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的茎叶部分。薄荷粥首见于《医余录》一书,是用薄荷和粳米加水煮成,具有疏风解热、清利咽喉、透疹辟秽等功效。
【适应症状】
外感风热、头痛发热、目赤、咽喉肿痛及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夏季风热感冒等。
【煎煮和服法】
取新鲜薄荷30克,或干薄荷10克,煎取浓汁,去渣得150毫升,以晚粳米30克,加井水300毫升左右,煮成稀
粥,然后对入薄荷汤一-半量,再煮一沸,加入冰糖少许,即可食用。每日早晚2次,温热服食。
【论治解说】
薄荷辛凉,质轻气香,轻清凉散,善散风热,透疹利咽。晚粳米性凉微甘,煎汤煮粥,既可辛凉解表,清热利咽,又可益气生津,养胃止渴,对患有风热外感及小儿麻疹透发不畅而体质不强者,尤为适宜。
《医余录》说:“薄荷粥通关络,利咽喉,令人口香。”《本草纲目》亦说:“薄荷煎汤煮饭,能去热,煮粥尤妥。”可见前人早有说明。以其临床观察,薄荷粥对治疗风热外感,咽喉不利及小儿麻疹不透者,效果较为理想,且取材容易,制作简便,方便服食,又无副作用,确是一味治疗风热外感的理想药粥。
薄荷粥和桑叶粥同食,可散风清热,但是薄荷粥偏入气分,辛凉解散的力量强;而桑叶粥偏人血分,凉血清热、疏风明目较为理想。
薄荷与粳米同粥,一方面借米香气以助药力,更加鼓邪外出;另一方面,又可防其过汗而伤正,如此,深得其配伍之妙。
【现代研究】
本品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药理实验证明,能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而起发汗、解热作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人群】
1.因薄荷含有挥发油易挥发,故在煮粥时,薄荷汤下锅后,不宜久煮,以防降低效力;
2.薄荷粥切忌选用糯米。因糯米滋腻,恐有恋邪之
弊;
3.本粥因能汗,故对虚弱多汗者不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