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时间生物学证明,人体生命现象、生理活动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律性,包括季节、昼夜等节律。其中以昼夜节律最重要。据报告:桂枝煎液给小鼠腹腔注射,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50),白昼给药为624.7毫克/公斤,子夜给药为773.6毫克/公斤,差异非常显著,证明桂枝对小鼠的毒性作用有显著的昼夜差异,白天的毒性较夜间明显增强。大黄、黄连、黄柏等药也有昼夜差异,但其趋势则与桂枝相反,如大黄的LD50,午时给药为577毫克/公斤,子时给药为345毫克/公斤,夜间的毒性较昼间明显增强。除了生物时间节律(生物钟)以外,给药时间还要考虑是否影响病人休息,是否刺激胃等因素。根据各个药物的药性特点,人体生理活动的昼夜节律,综合考虑选择最佳给药时间,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给药时间的确定,应根据病情的需要,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不良的反应为原则。
无特殊规定的一般口服药:一日量分2~3次,于早、晚或早、中、晚饭后0.5~1小时各服一次。
补益药:一般补益药宜饭前服,以利吸收;补阴药宜晚上一次服,可提高疗效。
危急重症用药:应及时给药,为保证药力持续发挥,将所需药量酌情分次给予。
解表药:及时给予,以免病邪由表入里;如病情许可,发汗解表药于中午以前阳分时间(约11时)给予,可顺应阳气升浮,有助药力驱邪除病的好处。
镇静安眠药:睡前1~2小时给予。
涩精止遗药:早、晚各一次给予。
截疟药:发作前3~5小时给予。
峻下逐水药:清晨空腹给予。
泻下药:遵“日晡人气收降”的理论,入夜睡前给予。但病情重者,当随病情酌定给药时间。
止泻药:及时给予,按时再服,泻止停服。
润肠通便药:空腹或半空腹,以利清除肠胃积滞。
驱虫药:清晨空腹或晚上睡前给予。
生津润燥、清暑解热药:不拘时顿服。
咽喉疾患药:不拘时多次频服,缓缓咽下,使药液与病变部位充分接触,迅速奏效。
祛痰药:饭前服,使药物刺激胃粘膜,间接促使支气管分泌增加,从而稀释痰液,便于排痰。
平喘药:在哮喘发作前2小时给药,才能使药物起效制喘。
健胃药:用于开胃的宜饭前服;用于消食导滞的宜饭后服。
抗酸药:饭前服,以减少胃酸并增强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以缓和对胃粘膜的刺激。
涌吐药:宜清晨、午前服。
个别特殊服法的药:遵医嘱给药。如龟龄集,以早饭前2小时服,日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