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小儿外感之发热,可用薄荷、银花各1克,蝉蜕、荆芥、淡竹叶、党参、怀山药、夏枯草各10克,甘草6克,大枣3枚,水煎取汁200毫升其中60毫升作保留灌肠,140毫升分3次内服。有疏风清热扶正祛邪之功中暑高热,可用4℃生理盐水,肛管滴注,于1小时内滴完。此法抢救重症中暑病人有效。
小儿惊厥(1)薄荷叶散:薄荷叶10克、寒水石15克、青黛3克、白僵蚕3克、朱砂2克、全蝎2个、炒猪牙皂1.5克、槐角1.5克,上药共研成极细末。以灯芯5克煎汤80毫升,再取人乳汁20毫升,将药末调匀,分2~3次作保留灌肠能清热熄风定惊,治小儿急惊风。
(2)大黄二宝煎:大黄10克、金银花20克、赤芍20克、甘草6克、淡竹叶15克、蝉蜕10克、地龙10克、僵蚕6克,水煎取汁200毫升其中140毫升分次内服,60毫升作保留灌肠。主治小儿高热惊厥。
破伤风(1)撮风散:蜈蚣、全蝎、僵蚕、朱砂各3克,钩藤4.5克,麝香0.3克,上药共为细末。以竹叶10克,煎汤120毫升调匀诸药。每次60毫升作保留,
灌肠,每日2次。功能祛风,通窍,镇痉。主治新生儿破伤风及小儿高热惊厥。
(2)熄风镇痉汤:本方由蝉蜕、天麻、制南星炙僵蚕、炙蜈蚣、地龙、全蝎各9克,白附子、白芷各15克等药物组成。上药加水煎30分钟,取头煎汁;再加水煎。
取二煎汁,两汁相合,浓缩至200毫升,分2次作保留灌肠主治破伤风。
昏迷(1)急性出血性中风昏迷,可用通下降逆法:大黄10克(后下)黄芩10克、黄连6克、瓜蒌12克、胆南星6克、石菖蒲30克、郁金15克、川贝母10克、女贞子15克、早莲草15克、芒硝10克(冲)上药浓煎保留灌肠,每日2次;待意识障碍逐渐减轻,可改为每日1次。功能通下降逆,泄热涤痰推陈致新。凡脑出血急性期,未见厥脱极虚之象而脉弦数舌红苔黄腻者,无论大便是否秘结,均宜于及早运用此法。
(2)中风昏迷伴躁动、高热者,用安宫牛黄丸1粒,加水30毫升溶化,每6小时灌肠1次,显效后改为12小时1次。
(3)对急性热病如乙脑、流脑之高热神昏者可用加味石膏知母汤灌肠:生石膏120克,知母、赤芍、丹皮、九节菖蒲、生大黄(吞下)生地、炙僵蚕各15克,双钩藤12克,炙全蝎3克。上药浓煎至500毫升,直肠点滴法保留灌肠,滴速每分钟50滴左右,每日1~2次,5日为1疗程。
癫狂中医治癫狂多以清热涤痰开郁为法,灌肠方可用生铁落30克牡蛎30克、菖蒲15克、郁金15克、胆南星20克、半夏10克、石20克黄连9克、竹叶10克、灯心草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先加水煎生铁落、礞石30分钟,去渣后加入其他药物煎煮30分钟,取汁保留灌肠每日1次。功能化痰开郁,主治痰气郁结之癫狂。
尿毒症药用生大黄30克、生牡蛎30克、蒲公英30克、丹参30克。加水浓煎至30~50毫升,待凉至37℃左右时用大号导尿管插入肛门30厘米,缓慢注入药液,保留2小时。每晚1次,10天为1疗程可连续3个疗程。灌肠期间,大便每日3次为妥,如大便次数过多,可隔日灌肠1次灌肠降浊是治疗高氮质血症的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脾胃虚弱的患者更为适宜。此法疗效可靠,方法简单,适合在家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