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俞穴透刺夹脊穴
【穴位组成】双侧心俞、脾俞、肝俞、肾俞.
【治疗方法】嘱患者俯卧,精神放松,穴位定位准确后,先用碘酒将穴位周围皮肤消毒,然后用75%乙醇脱碘.消毒后操作者用30号40mm长的毫针从背俞穴浅针斜刺,向其相应的夹脊穴方向透刺,中幅度捻转,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重胀感,留针30min,每15min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10d为1个疗程,间隔2d后进行下1个疗程.共治3个疗程.
【功效】养心益肾,安神定志,疏肝健脾.
【经典案例医案】30例患者,经治疗,痊愈18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
齐某,女,43岁,于2004年8月5日就诊.主诉:顽固性
失眠5年余,曾长期服用艾司唑仑及大量中西药物,疗效不着.
此次来治疗时口服艾司唑仑剂量已达6~8mg,仍不见效,多梦易猩,每晚仅睡2~3h,且伴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身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诊断为顽固性失眠.治疗:取心俞、脾俞、肝俞、肾俞透夹脊穴,每日1次.经治5次后,每晚能人睡3h,共治疗2个疗程,睡眠恢复正常.
【经验心得】中医学认为顽固性失眠的发病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临床辨证以虚证为主.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使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功能失调所致.
何天有教授采用背俞穴透刺夹脊穴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显着、收效迅捷,作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从经络上来看:首先,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足太阴脾经"注心中",足少阴肾经"络心注胸中",而"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故针刺这些经的脏腑精气输注于背腰部相应的背俞穴,能够养心益肾,安神定志,疏肝健脾,使心肾交通,阴阳调和,气机舒畅,从而达到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目的;其次,从与大脑相联系的经脉来看,手少阴心经"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交于巅",而"脑为元神之府",故针刺这些经的脏腑精气输注于背腰部相应的背俞穴,就能够调整大脑皮质功能,而达到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目的;最后,心、脾、肝、肾的脏腑精气输注于背腰部相应的背俞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而膀胱经在循行过程中"上额,交巅","其直者,从巅入络脑",故针刺分布在膀胱经上的心、脾、肝、肾的背俞穴就能使大脑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治愈顽固性失眠.此外,夹脊穴所在之处是多条经脉、经筋所过之处,如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手足阳明、足太阴、足少阴等,也是脏腑之气输注、汇聚于体表之处,故针刺夹脊穴可使全身气血调和、阴平阳秘,从而调理多个脏腑的阴阳平衡而达到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目的.
从现代研究来看:刺激背俞穴能够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夹脊穴每穴附近均有相应脊神经后支伴行,故能治疗脏腑病及与之相关的疾病.针刺夹脊穴不但可影响脊神经后支,还可涉及脊神经前支,前支与交感神经干相联系,能影响交感神经末梢多种化学介质的释放,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从而影响、调节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方剂出处】惠建萍,等.背俞穴透刺夹脊穴治疗顽固性失眠30例.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2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