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经络穴位/文章正文

隐白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_别名归经、现代应用研究

浏览: 发布时间:2020-02-15 14:25:29

【别名】鬼垒(《备急千金要方》)、鬼眼(《医灯续焰》).

【出处】《灵枢·本输》:足大趾之端内侧也.

【归经】足太阴脾经.

【定位】趾末节内侧,距指甲角0.1寸.

【释名】隐,隐蔽;白,白色.穴居隐蔽之处其处色白故而得名.

【类属】本经井穴.

【穴性】健脾宁神、调经统血.

【主治】

1.消化系统病症腹胀,喘满不得卧,呕吐,食不下,暴泄.

2.神经系统病症小儿惊风,突然昏厥不识人,足寒不能温.

3.血证崩漏,尿血,便血,吐血,鼻衄,月经过时不止,带下等.

【配伍】配三阴交、血海、关元、天枢治疗子宫出血,月经不调;配脾俞、胃俞、足三里、天枢治腹胀.

【刺法】斜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古代应用】

《灵枢·热病》: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指之端.

《针灸甲乙经》:腹中有寒气,隐白主之;饮渴身伏多唾,隐白主之.

《针灸资生经》:隐白、委中,治衄血剧不止.

《针灸聚英》:小儿客忤,慢惊风.

《针灸大成》:下血,主肠风,多在胃与大肠,针隐白,灸三里…治妇人月事过时不止.

【临床报道神奇作用与功效】

1.局部病症足趾麻木:《中国针灸》199年第10期报道:针刺隐白、大都等足部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足趾麻木32例取穴:隐白、大都、太白、然谷,常规针刺,行搓针法,将针体顺时针捻转3周左右,以患者有酸、麻、胀、重、痛及局部跳动、震颤等感觉为度,能放射至整个足底部为最佳.之后,持针不松,并做震颤手法以守气,片刻放松,间隔3~5分钟同法行针1次,留针15~20分钟.

每日1次,5次为1疗程,休息2天,再行下一疗程,共治2个疗程.结果:痊愈20例,显效7例,好转5例,全部有效.

2.腹泻《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年第3期报道:隐白穴点刺出血治疗新生儿非细菌感染性腹泻22例.取一侧隐白穴,用5分毫针点刺,挤出米粒大小的血1滴.结果:均1次而愈.《中国针灸》2000年第7期报道:隐白点刺出血治疗婴幼儿腹泻32例.隐白穴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出血7~10滴,待针眼出血减少,再用酒精棉球压迫针眼.每日1次.结果:全部有效,其中1次而愈28例(87.5%)3.咳痰《中医外治杂志》1996年第2期报道:艾灸隐白穴治疗痰湿阻肺证13例.用艾条同时施灸双侧隐白穴,以患者局部有灼热感为度,如果火力过强,也可采用雀啄灸法,一般施灸40~50分钟.每天1次.结果:临床痊愈11例,显效1例,无效1例.

4.妇科病症

(1)月经过多:隐白穴(虚寒加灸)治疗月经过多60例.用细短毫针浅刺隐白穴,虚寒证加灸.结果:针灸1次出血即止者52例,2次症状消失者8例(吕景山,《单穴治病选萃》,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中国针灸》2001年第5期报,:.

道:艾灸隐白治疗放置节育环后月经过多0例隐白用温和灸法,每侧穴灸20分钟.于月经前3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至月经停止为1疗程.结果:显效27例,好转3例.

(2)子宫出血:《陕西中医》1988年第4期报道:灸隐白、大敦穴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50例.脾气虚弱取隐白,肝气郁滞取大敦,肝脾失调二穴同取.用麦粒灸5~7壮.每日1次.结果:1次止血、症状消失、4月内随访月经正常36例,2次止血、症状基本消失、3月内随访月经正常12例,无效2例《内蒙古中医药》

9.png

1989年第3期报道:择时灸隐白穴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8例.每日上午7~11点(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气血旺盛时)以艾柱隔蒜灸3~7壮3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天.结果:痊愈17例(其中3例病情较重者加服中药),好转1例.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报道:火柴灸隐白穴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20例.每次灸一侧,两侧交替使用,必要时加针他穴.每日1次.经2~10次治疗,全部治愈.隐白穴针灸并用治疗崩漏25例.痊愈19例,好转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36例,经治4~10次痊愈19例(52.8),11~20次痊愈10例,21次以上7例,全部有效(吕景山,《单穴治病选萃》,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中医外治杂志》1999第3期报道:艾灸隐白、神阙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43例将鲜姜片贴于双侧隐白及神阙,点燃艾条,隔姜悬灸,每穴30分钟.每日1~2次,7次为1疗程.结果:显效35例(81.4%),好转6例(13.9%),无效2例(4.7%),有效率为95.3%.《针灸临床杂志》2001年第1期报道:单刺隐白穴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58例.单取双侧隐白穴,浅刺1~2分,每5分钟行针1次,留针20分钟,每天1次,4天为1疗程;另设对照组56例,取主穴隐白、关元、三阴交,肝郁配太冲,心脾两虚配内关、足三里,脾虚配脾俞、公孙,肝肾阴虚配行间、太溪,均取双侧,常规针刺.结果:单穴组痊愈49例(84.5%),好转8例,无效1例,有效率98.3%;多穴组痊愈44例(78.6%),好转11例,无效1例,有效率98.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配穴无意义.《上海针灸杂志》2003年第8期报道:温和灸隐白、大敦配合中药治疗药流后子宫出血75例.隐白、大敦2穴用艾条温和灸左右各1小时.结果:痊愈70例(93.3%).《河北中医》2004年第1期报道针刺隐白等穴治疗崩漏36例.取穴:

隐白、中极、三阴交,常规消毒,快速刺人,捻转补法;再用艾条温和灸隐白穴2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宜,其余穴位只针不灸,留针4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33例,好转2例,无效1例.

(3)白带:《上海针灸杂志》1993年第期报道:针刺隐白穴治疗白带75例(寒湿型29例、湿热型46例).寒湿型用艾柱直接灸3壮,湿热型用点刺出血法.

均3日1次.结果:寒湿型痊愈21例,显效7例,无效1例;湿热型痊愈35例,显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5.神经系统病症

(1)失眠:《山东中医杂志》2005年第2期报道:针刺隐白、厉兑治疗病程长达10年的顽固性失眠1例,收效良好(详见足阳明胃经井穴厉兑).

(2)郁证:《山西中医》2005年第5期报道:灸隐白、少商穴治疗痰气郁结型郁证30例.灸隐白、少商,每次每穴3壮,每日1次,5次为1疗程;同时配合服用抗抑郁药氟西汀20mg(早餐后服);另设对照组30例,只服用氟西汀20mg(早餐后服).二组均治疗6周.结果:灸疗药物组治愈9例,显效11例,好转7例,无效3例,有效率90%;单纯药物组治愈5例,显效10例,好转7例,无效8例,有效率7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癔病性瘫痪:《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年第4期报道:针刺隐白、少商穴治疗癔病性瘫痪40例.用1寸毫针速刺,强刺激手法大幅度捻转,同时令患者活动肢体,肢体活动恢复即可出针;如伴有失语,加刺廉泉穴,向咽部刺人,行提插捻转手法后出针.结果:经治3次,全部治愈,其中,1次治愈率达80%以上.

6.其他病症

(1)痰饮证:《四川中医》1995年第8期报道:痰饮证,灸隐白穴,每次40分钟,每日1次,并隔日加灸足三里穴,12次治愈且未复发;疝气,针刺隐白、大敦二穴,隐白针后加灸,每日1次,7次而愈.

(2)头晕:《针灸临床杂志》1995年第3期报道:脾胃虚弱头晕,取双侧隐白穴,用5分针刺之,行捻转补泻法,结果:针后即感头清目爽,头晕消失,3日痊愈未复发;气血不足之痹证,针刺双侧隐白穴,行捻转补法,3次而愈;足底痛,针刺双侧隐白穴,补法,1次而愈,1年后随访未复发.

(3)痹证、足底痛:《针灸临床杂志》199年第3期报道:脾胃虚弱头晕,取双侧隐白穴,用5分针刺之,行捻转补泻法,结果:针后即感头清目爽,头晕消失,3日痊愈未复发;气血不足之痹证,针刺双侧隐白穴,行捻转补法,3次而愈;足底痛,针刺双侧隐白穴,补法,1次而愈,1年后随访未复发.

(4)红斑性肢痛:隐白穴点刺出血治疗红斑性肢痛20例.点刺出血0.5~1ml,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治疗3~7次可愈(吕景山,《单穴治病选萃》,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5)小儿夜啼:灸隐白穴治疗小儿夜啼.按灸疗常规施灸,每日1次.轻者1~2次即愈,重者2~3次可愈(吕景山,《单穴治病选萃》,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6)鼻出血:《中国针灸》1998年第12期报道针刺隐白、上星治疗急性鼻出血15例.短针浅刺隐白穴,上星穴向上平刺0.5~0.8寸,强刺激,待血止后,再留针5~15分钟.结果:显效10例,好转5例.

【现代研究】

在X线下观察,针刺隐白穴可使胃蠕动减慢(杨甲三,《针灸腧穴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隐白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

经络穴位2020-02-16
隐白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_位置怎么找?常用配伍与功效

隐白穴的作用与功效_准

经络穴位2020-02-05
隐白穴的作用与功效_准确位置、取穴方法与针刺方法

咳嗽按摩哪个部位能立即

经络穴位2020-06-08
咳嗽按摩哪个部位能立即止咳图解_咳嗽按手上哪个穴位有效

中渚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

经络穴位2020-02-16
中渚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_位置怎么找?常用配伍与功效

闪腰后的睡姿图_腰扭伤睡

经络穴位2020-07-31
闪腰后的睡姿图_腰扭伤睡觉姿势怎么躺?平躺还是侧躺

行间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

经络穴位2020-02-22
行间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_位置怎么找?常用配伍与功效

攒竹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

经络穴位2020-02-16
攒竹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_位置怎么找?常用配伍与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