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后,病毒活动繁殖而激发带状疱疹。中医称本病为缠腰火丹。带状疱疹多发于春秋两季,成年人患本病较多。带状疱疹相当于中医学“缠腰火丹”“蛇窜疮”的范畴。
方法一
【取穴】蜘蛛穴。
【灸法】取艾炷1壮如黄豆或蚕豆大置穴位上,点燃施灸,一般燃尽1壮即可。蜘蛛穴的取法:病人取正坐位,医者站在背后,取细线一根测量病人的头围大小,将剩余的线除去。然后用测量的线由前向后经颈部绕一圈,再将两线端对齐,沿胸椎正中线向背后下稍拉紧,合拢的线端所达处即是该穴。
【主治】带状疱疹。
方法二
【取穴】阿是穴。
【灸法】取药条1根,点燃药条一端,在病变部位均匀缓慢地向左右上下回旋移动,灸20~30分钟,灸1次即可。药条可购买成品,或根据病情自制艾条。
【主治】带状疱疹。
方法三
【取穴】阿是穴。
【灸法】在疱疹间做广泛艾卷温和灸。用纯艾绒制成灸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局部出现剧烈瘙痒,继之痒感变成热烫感,即可停灸。每日1次,一般灸1~3次即可。如合并感染,用75%酒精棉球消毒患处,七星针叩破脓疱,干棉球吸尽渗液。用双氧水洗后以生理盐水清洗,如前灸法,灸毕,以甲紫液外涂。
【主治】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继发感染。
方法四
【取穴】阿是穴。
【灸法】将灯心草蘸香油点燃后,灸灼疱疹顶端,见疱疹尖顶部结痂即停止,灸一次即可。灸后局部宜保持清洁,以免发生感染。
【主治】带状疱疹。
方法五
【取穴】疱疹顶端(阿是穴),血海。
【灸法】先用消毒针点刺明显的疱疹出血,然后用明灯爆灸法治疗。取灯心草1根,约10厘米长,蘸植物油并使之浸渍寸许,点燃灯心草之后,以灵捷而快速的动作对准所选穴位直接点触爆灸。一触即离去,并听到爆响“啪”之声,即告成功,此称为1壮。每穴施灸1壮,每日1次,连灸2次痊愈。
【主治】带状疱疹。
方法六
【取穴】阿是穴。
【灸法】取青蒿500克煎汤,先熏灸患处,待药汤温度降至皮肤能耐受时,用药汤反复淋洗患处,每日1次,一般熏洗5~7天。若病情较严重继发感染者,应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控制感染。
【主治】带状疱疹。
方法七
【取穴】期门,曲泉,足窍阴,中渚。心烦者,加郄门、神门;疼痛者,加内关、阳辅;口苦者,加阳陵泉、支沟。
【灸法】①艾条回旋灸。点燃艾条,在穴位上往复回旋熏烤,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每穴可灸15~30分钟,每次选4~5穴,隔日1次,适用于风湿、麻痹、皮肤病。②艾炷灸。在穴位涂上大蒜汁以粘住艾炷,选用标准大中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燃烧加快,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即去除艾炷。一般灸3~10壮,适用于慢性顽固性病症。③艾炷隔蒜灸。在穴位上放3毫米厚的蒜片,中穿数孔,蒜片上放艾炷灸,每次每穴灸3~10壮,感到皮肤灼痛时即更换艾炷。
【主治】肝脾湿蕴型带状疱疹,症见多发于腰、季肋部。水疱易破裂,口苦,头痛,眩晕,心烦易怒或目赤面红,溲赤,舌红,脉弦数。
方法八
【取穴】阿是穴,内庭,公孙,外关,侠溪,曲池。热盛者,加大椎、合谷。
【灸法】①艾条回旋灸。点燃艾条,在穴位上往复回旋熏烤,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每穴可灸15~30分钟,每次选4~5穴,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风湿、麻痹、皮肤病。②艾炷灸。在穴位涂上大蒜汁以粘住艾炷,选用标准大中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燃烧加快,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即去除艾炷。一般灸3~10壮,适用于慢性顽固性病症。③艾炷隔蒜灸。在穴位上放3毫米厚的蒜片,中穿数孔,蒜片上放艾炷灸,每次每穴灸3~10壮,感到皮肤灼痛时即更换艾炷。
【主治】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症见多发于胸部、面部。水疱溃破淋漓,疼痛难忍,疲乏无力,身重困倦,纳呆,苔黄腻,脉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