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淋巴结核指结核性颈部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年。结核杆菌大多经扁桃体、龋齿侵入,少数继发于肺或支气管的结核病变。但只有在人体抗病能力低下时,才能引起发病。病期常为1~3个月或更长。呈多个淋巴结肿大、散在性、可推动。随疾病发展可融合成团块、固定、不能推动,最后干酪样坏死,形成寒性脓肿,破溃后形成慢性窦道。胸部X线片可能显示结核病灶。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瘰疬”的范畴。
方法一
【取穴】肘尖(位于肘骨尖尺骨鹰嘴上面)。
【灸法】将用纯艾绒制成的灸条一端点燃,将艾条置穴位上(灸时将肘屈起来),距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灸5~7壮,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主治】颈淋巴结核初起未破者。
方法二
【取穴】光明穴(双侧)。
【灸法】将用纯艾绒制成的灸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0.5~1寸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每次灸15~20分钟,7~10次为1个疗程,隔日1次。
【主治】颈淋巴结核初期未破或初溃破者。
方法三
【取穴】足三里,手三里,中府。
【灸法】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相距3~5厘米腧穴交替施灸10~15分钟,皮肤潮红即停止灸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天。对结核已溃破者,可配合药物或外科治疗。
【主治】颈淋巴结核。
方法四
【取穴】阿是穴。
【灸法】病人取侧卧位。施灸时将0.1~0.2厘米厚之独头蒜片置于淋巴结核上,再把艾炷(艾炷大小可视结核之大小而定,一般如豆大或花生米大)放在蒜片上,点燃灸之。燃尽1壮再换另1壮,以灸至蒜片焦枯为度。灸后局部可起水疱,或呈1~2度烧伤,用甲紫药水涂之即可。灸治1次不愈,隔30天后再灸第二次。
【主治】颈淋巴结核初期。
方法五
【取穴】内、外骨顶穴(即大骨空穴两侧的骨顶处)。
【灸法】取艾绒适量,再将研好的麝香末均匀撒在艾绒里,放于容器中贮备。施灸前先将艾绒制成黄豆大艾炷数个,施灸时分别将艾炷置于穴上,灸治壮数以局部起水疱为度,如发现水疱,即停止施灸,用消毒纱布包扎即可。待水疱退痂后,再照上法灸治1次。男性病人灸左侧,女性病人灸右侧,病情严重时两侧穴位均灸。
【主治】颈淋巴结核未破溃者。
方法六
【取穴】如结核在扶突至天鼎处,取肩髃、臂臑、曲池等;若结核在后颈部,取百劳、肝俞、腰阳关。也可在结核上取穴灸治。
【灸法】取灯心草1根,约10厘米长,蘸植物油并使之浸渍寸许,点燃灯芯之后,以灵捷而快速的动作对准所选穴位直接点触爆灸。一触即离去,并听到爆响“啪”之声,即告成功此称为1壮。本法灸后局部皮肤稍微灼伤,偶然可引起小水疱,3~4天水疱自行吸收而消失。一般5日灸治1次,如不愈可灸第二次。本法对于新生的,病程短,年轻体壮者,急性者效果较好。如已溃或将溃,久老之核及体弱多病者效果较差。
【主治】颈淋巴结核。
方法七
【取穴】结顶穴(肿大之淋巴结中心凸起处)。
【灸法】取灯心草1根,约10厘米长,蘸植物油并使之浸渍寸许,点燃灯心草之后,以灵捷而快速的动作对准所选穴位直接点触爆灸。一触即离去,并听到爆响“啪”之声,即告成功,此称为1壮。本法灸后局部皮肤稍微灼伤,偶然可引起小水疱,3~4天水疱自行吸收而消失。每日施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灸后局部应保持清洁,如有轻度感染者,可涂上甲紫药水。施灸期间忌食辛燥、热辣、煎炒食物,宜适当进食水果、绿叶蔬菜等。
【主治】颈淋巴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