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经行或经行前后出现牙关紧闭,四肢抽搐等症状,伴随月经周期性发作,称为月经期中风。本病早在《伤寒论》中就有记载,名之为热入血室,其病机亦与热入血室相似。
【临床应用】
刘氏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药用:柴胡、党参、钩藤、丹皮、当归、生地、熟地、山萸肉、川楝子各1g,黄芩、半夏、郁金、生姜、甘草各10g,山药、乌贼骨、石决明各30g,大枣7枚。每日1剂,水煎服。取得较好疗效。
张氏3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加减,药用:柴胡24g,甘草9g,葛根30g,天花粉12g,白芍10g,生牡蛎15g每日1剂,随证调之,水煎服。取得较好疗效。
【病案举例】
刘某,女16岁,1998年3月4日初诊。患者身体平素健康,发育良好,以往月经正常,唯来月经时持续时间较长,数量较多,颜色鲜红,无血块,有痛经史。此次月经来后第四天,晨起突然牙痛,张口闭口困难,牙关发紧,原口腔科门诊就诊,经检查并未发现异常,故转中医就诊治疗,查时有抽搐持续约两分钟左右,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中医辨证为三阳合病,血虚风动用本方加减:柴胡24g,甘草9g,葛根30g,天花粉12g,白芍10g,生牡蛎15g,水煎分二次服,三剂。二诊:服药后再未出现抽搐,舌尖红,苔薄黄,脉沉细。辨证为三阳为痛,余热未清。故仍用本方加减,柴胡15g,黄芩12g,党参15g,甘草10g,茯芩10g,生姜6g,杏仁0g,葛根15g,大枣4枚,水煎分二次服,三剂。三诊:患者服三剂后,诸症自愈,用本方去黄芩加茯苓12g治之。后经数月,随访得知服上药后诸症消失,抽搐再未复发13。
按:月经期中风,早在《伤寒论》中就有记载,名之为热入血室,其具体条文有三;其三为“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是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若不解者,亦可刺期门或用小柴胡汤加减治之。此少女经期抽风,深究其病机亦与热入血室相似,以法治之,也取卓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