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感冒症状,经后逐渐缓解者,称经行感冒。本病以感受风邪为主,夹寒则为风寒,加热则为风热。多由素体气虚,卫阳不密,经行阴血下注于胞宫,体虚益甚,此事血室正开,腠理疏松,卫气不固,风邪乘虚侵袭或素有伏邪,随月经周期反复乘虚而发,经后因气血渐复,则邪去表解而缓解。
【临床应用】
胡氏4以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加减,药用:柴胡、黄芩、半夏、桂枝、川芎各6g,当归、白芍、僵蚕、蝉衣各10g,甘草3g,生姜5片,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取得满意疗效。
【病案举例】
申某,25岁。1961年3月25日诊。半年前时值经期,不慎冒雨而感冒,经治好转,但嗣后每当月经来潮,必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少痰,头痛心烦,口燥咽干,饮食减少,经行不畅,有时乳胀,虽服多种治感冒药,也未能有效,必随经净后,自行逐步缓解。
刻下已行经3天,诸症显现,脉弦缓滑,舌苔薄白证属行经感冒,太少二阳合病之候。治宜和解少阳,疏风解表。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加减。3剂。药尽经净,诸症亦愈。嘱下次行经第一天,即服本方3剂。
连续治疗两个月经周期而愈。
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脉缓,为太阳中风证;心烦,咽干,饮食减少,乳房胀痛,脉弦,为少阳病。所以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配僵蚕、蝉衣以加强疏风解表之力;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因行经不畅,故加佛手散以活血化瘀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