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举例】
王某,女,20岁,1990年3月10日初诊,自述半年前因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后见尿频、尿急,小便热涩淋痛,腰酸胀,无浮肿,尿常规:蛋白(++),WBC(++),C(+++),诊断为尿路感染。经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呋喃啶,及中药清热利湿药反复治疗半年,时重时轻,一直未能治愈,遂来求中医治疗。
症见:头晕耳鸣,口干而饮不多,手足心热,腰膝酸软,月经周期不规则,量偏少,大便干,小溲热涩疼痛,偶呈淡红色,舌红,苔薄白,脉细数。尿常规检查:蛋白+),RBC(+++),WBC(+),中段尿培养:大肠杆菌生长,0.5×105落/L,脉症合参,辨为淋证。
辨证:肾阴不足,虚热内生。
::治则:滋阴益肾,清热凉血通淋。
处方: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山药各30g,茯苓12g,丹皮、泽泻各10g,山萸肉15g,蒲公英30,茅根20g,黄柏6g,土茯苓15g,小蓟12g,水煎服。
连服5剂,复查尿常规:蛋白(),WB0~3个/HP,诸症减轻,但感腰部酸胀,上方加杜仲15g,寄生20g,连服10剂,诸症消失而告病愈。嘱其服用六味地黄丸月余,后随访3年未再复发。
按语:淋证实证多见,肾阴亏虚者亦见不少。正如《诸病源候论》曰:“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该患者久淋加之失治,则热内生,致使真阴耗损,命门之火失其制,阴亏而热炽,热扰于下焦血分,熏蒸膀胱,脉络受损而致久淋不愈。故而在治疗上用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肾,育阴制火,使其不得扰于下焦膀胱,再配以蒲公英、黄柏、土茯苓以清热,白茅根、小蓟以凉血止血,使膀胱化气行水之功能恢复正常而诸症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