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46岁,某药店职工,1980年5月15日初诊。患者于上月初经停至今未行,3天前下肢发胀,继而浮肿,以下午甚为特征。诊见:面色晄白,身疲乏力,不思饮食,下肢浮肿,按之凹陷,舌淡苔薄,脉细无力。经心、肝、肾功能检测均无异常。
辨证:经停脾虚不能运化水湿。
治则:补中益气,利水消肿。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50g,党参30g,白术15g,当归15g,升麻6g,柴胡6g,陈皮6g,大腹皮10g,苡仁30g,泽泻10g。
水煎,日服1剂,分2次服。服上方4剂后,下肢浮肿减轻,纳转佳,效不更方,继服原方6剂,诸症消失,为巩固疗效,再进3剂。
按语:景岳云:“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本证属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以致下肢浮肿,故以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大腹皮、苡仁、泽泻行气淡渗利水以消肿,诸药配伍,共奏补中益气、利水消肿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