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女,53岁。因恶心呕吐半年、神疲乏力2个月、昏厥4小时于1994年10月26日急诊入我科。患者于半年前不明原因出现恶心呕吐,进而又感疲乏无力,面色萎黄。他医以胃痛、贫血论治,病情日重。4小时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移时即醒。家人急送我院,入院时,口中氨味特浓,急查肾功能:尿素氮29mmol/L,肌酐199mmol/L,血红蛋白44g/L,并有明显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11mmo/L)、电解质紊乱(血钾2.4mmol/L,血钙1.8mmol/L),血压11.5/7.5kPa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晚期。病情危重,宜“血透”治疗,但因经济困难,其家属要求中医救治。证见:频频恶心呕吐,吐物如涎水,食纳极差,少气懒言,呼吸急促,面色萎黄,头昏不能起坐,神识时而恍惚,小便澄清色淡,每日尿量1500~2000ml大便干结,3天未行,舌淡白、苔白粗糙,脉细弱而数。
辨证:脾虚不运,清阳不升,胃失和降,浊阴上逆。
治则:健脾以升阳,和胃以泄浊阴。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大黄、生姜。大黄之用量视大便而定,大便干结则加量,大便日3次以上则减量,总以大便每日1~3次为度。生姜重在和胃降逆,不吐则去之。并配合西药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少量多次输血。1周后,病情好转,呕恶轻微,食纳增加,神清,精神初振,尿素氮降至20.67mmol/L,肌酐降至872.5mmol/L,血红蛋白升至58g/L,二氧化碳结合力、电解质均正常。其后,除感冒调整方药外,其余均用补中益气汤加大黄随症加减。至12月15日出院时,自觉症状消失,血红蛋白88g/L,肌酐461mmol/L,尿素氮10.2mmol/L.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按语: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内科疾病中死亡率较高的危重病,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普遍认为是脾肾衰败,湿浊水毒潴留,并累及五脏六腑,气机失调致使水湿及机体代谢产物不能排出。而本例则例外,并无腰痛、耳鸣、水肿、尿少等肾脏衰败表现,而以脾胃病变为主。脾胃亏虚,“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形神失养则食少纳呆,面黄形瘦,头昏恍惚,少气懒言;胃气不降,浊阴上逆则呕恶,便秘。故用辛甘温之补中益气汤,“补其中而升其阳”,加苦寒之大黄、辛味之生姜,降其胃而泄其浊。如是则清者升,浊者降,升降有序,脾胃健运,危症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