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某,女,38岁,1997年3月16日初诊。嗳气纳差1个月,加剧1周,胸闷脘胀,食后尤甚。症见:精神倦怠,四肢乏力,月经先期,量多色淡,形体偏瘦,面色欠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血常规:WBC6.2×10/L,RBC3.42×
1012/L,血色素9g,余项正常。X线钡餐显示:食道下段膈肌上2cm处有一1.5cm×0.5cm大小囊袋样龛影。诊断为食道下段憩室。故前来本科就诊。
辨证:脾虚肝郁,胃气失和。
治则:益气健脾,理气和胃。
处方:补中益气汤合逍遥散加减: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0g,当归10g,柴胡6g,茯苓15g,白芍10g,枳壳6g,厚朴6g,炒麦芽20g,香附10g,沉香6g,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0剂,诸症平,线钡餐复查食道下段憩室消失,血常规检查各项正常。
按语:现代医学对食道憩室的形成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可能与疝的形成机理相似。由于食管壁局部软弱及腔内压力增高被迫疝出,久之形成袋形憩室。中医学认为是脾虚肝郁、胃失和降所致。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使食管壁局部软弱松弛;胃失和降,则食管内压力升高,致使食道管壁软弱部分被迫疝出形成憩室。故以补中益气汤合逍遥散益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和胃而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