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首选放射治疗,但常规放疗由于受到放射剂量与正常黏膜组织耐受性的限制,有时出现严重的急性口腔黏膜反应不得不中断放疗,分段放疗虽可减轻局部放射反应,但疗效不及常规放疗,故使鼻咽癌的生存率一直徘徊在50%左右,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使放疗如期顺利完成,提高疗效。用加味生脉散口服配合放疗,结果口腔黏膜急性反应大为减轻,唾液腺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临床应用】
现代医学认为:鼻咽癌放射反应是因为放射线直接损伤皮肤和黏膜,使细胞分裂和增殖减弱,从而使局部微血管管壁发生肿胀、痉挛和管腔狭窄或阻塞,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不畅损伤口腔、咽喉黏膜及唾液腺,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形成,渗出增多,易形成局部感染病灶,并随着放射剂量和时间的增加,损伤进一步加重。正如本研究结果所示:唾液分泌量随放射剂量增加而减少,口腔黏膜急性反应逐渐加重,单放组放疗后比放疗前唾液分泌量有显着减少(P<0.01)。喉属肺系,肾脉夹咽喉系舌本。头颈部急性放射损伤的症状系由放射线之邪热耗伤肺肾阴液,虚火上炎,复加热毒局部浸淫所致。因放射线是一种火邪热毒,热能化火,火可灼津,气随津伤,津液属阴,故放射治疗后患者多气阴两虚,热毒内盛,局部津液不足,临床上出现口干心烦,气短乏力,咽喉干燥疼痛,吞咽困难,舌红少津等临床症状。治宜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方用加味生脉散。生脉散是古代名方,最早出自金张元素《医学启源》,是祖国医学“益气复脉”的优秀古方,方中党参补肺益气以生津为主药;麦冬养阴消热以生津为辅药;五味子固表止汗以生津为佐使药;金银花、甘草、射干清热解毒利咽竹叶清热除烦;天花粉、石斛、沙参生津止渴;丹参活血化瘀;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生津止渴之功,故药症相符,取效甚佳。生脉组与单放组比较,唾液分泌量减少的速度明显减慢且程度减轻,口腔黏膜急性反应的程度及比率也明显减轻,两者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药理学研究亦认为,金银花、甘草、丹参、射干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特别对非特异性炎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麦冬、甘草、金银花具有抗微生物作用,可预防和治疗黏膜感染;射千能促进唾液分泌;丹参可改善微循环,减少纤维组织增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党参、丹参提高机体免疫力,经抗辐射实验证实均有良好的抗辐射作用,正如中医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本方具有组织器官的抗辐射能力,抑制、减轻照射后的组织非特异性炎症,促进唾液腺功能恢复,提高全身免疫功能,从而减轻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反应的发生率和程度,保护唾液腺的功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秦日报道,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以放射治疗为主,但放疗过程中常引起诸多副反应。观察22例患者均经CT诊断为鼻咽癌,病理类型均为低分化鳞癌。均为住院患者。年龄最小33岁,最大65岁,平均49.7岁;男14例,女8例。在放疗10~15天时均出天现口干,咽痛,纳差,恶心,乏力其中15例伴有口腔黏膜溃疡。检查均可见咽部黏膜充血,鼻咽部分泌物增多及唾液黏稠,舌质以红或暗红为主,脉象多弦细。出现不良反应反应时间最短为1天,最长7天,平均4.3天。治疗方药:西洋参4g(或党参6g),麦冬12g,五味子6g,石解12g,乌梅9g,陈皮g,法半夏10g,白芷12g,甘草6g,白花蛇舌草15g。口干纳差明显加沙参12g;恶心较甚加芦根10g;咽痛甚或口腔黏膜溃疡者加玄参12g,桔梗10g加水600ml,煮沸后文火煎20分钟取汁温服,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12天为1个疗程,1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
患鼻咽癌后用钴放射线治疗后,正气大伤,气阴俱损,治疗着重在于调补脾胃后天之本,以促气血生化之源,而达到气充血足,扶正驱邪的目的,治疗应以健脾益气、补血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常用补中益气汤、八珍汤、生脉散、六味地黄丸之类加减运用。
【病案举例】
马某某,35岁,1990年7月2日就诊。患者去年被发现为鼻咽癌,经放疗后症状被控制,自觉头晕,易患感冒,少气懒言,口咽舌燥,记忆力明显下降,眠差,纳少,舌淡苔少脉细数无力证属气阴两伤,虚火上炎。治宜健脾益气、滋阴降火。方选四君子汤合生脉散加减。处方:党参、黄芪、玄参各15g,白术、茯苓、炙甘草、麦冬、百合各10g,石斛13g,五味子6g。上方共服30剂,症状明显减轻,嘱常服本方,以巩固疗效,至今病情稳定。
按:本例患者化疗后大伤正气,气阴双亏,气虚不能上荣头目,故头晕,记忆力差,卫气亏虚,卫外不固,易患感冒,故以生脉散和四君子汤双补气阴,培补真元。提高全身免疫功能,从而减轻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反应的发生率和程度,保护唾液腺的功能,进一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