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炎
急性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重症肺炎是婴幼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
临床常以病理、病原、病情及病程分类,婴幼儿以急性支气管肺炎为多见。肺炎的病因主要有感染性、理化性(如放射线、毒气、毒物、药物等),以及免疫、变态反应性(如过敏、风湿病等),但临床上所见的急性肺炎绝大多数为各类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和寄生虫等急性肺炎系肺实质的急性炎症,为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按解剖学分类,肺炎可分为大叶性、小叶性和间质性。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上以轻型或不典型的肺炎为常见,而整叶实变的肺炎已不多见。细菌性肺炎仍是最常见的肺炎,约占肺炎的80%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和易感人群结构的改变,近几年肺炎病原体的分布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调查结果表明,医院外感染肺炎中肺炎球菌所占比例下降,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明显上升;此外,病毒性和真菌性肺炎在急性肺炎中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肺炎的治疗措施包括:①病原治疗;②呼吸治疗,如吸氧和机械通气;③免疫治疗④支持治疗;⑤对症治疗等综合治疗。小儿肺炎的性质多属邪热火毒并有痰滞为患。
【临床应用】
张氏用大承气汤加味肛滴治疗小儿肺系热证60例,并设对照组进行了观察,取得了较好效果。治疗方法:肛滴组:药用大黄15g(后下),枳实10g,芒硝10g(溶入),甘草g,寒水石15g,金银花20g,大青叶20g,紫草10g上药除芒硝外先浓煎3次,然后混合浓缩至400m1时再溶入芒硝,最后用纱布过滤,取澄清液,待温度至35℃左右时,取100~200ml置入输液瓶内备用治疗时让患者先排空大便,取侧卧位,臀部抬高5~10cm,按普通灌肠方法滴灌,滴速每分钟30~100滴,每天1~2次。待大便泻下,热退身凉时即可停药。对照组:应用退热剂、激素、补液、抗感染及其他退热措施。两组均以7d为1疗程观察疗效。结果:肛滴组痊愈53例,好转7例,有效率100%,平均退热时间1.9d;对照组痊愈20例,好转36例,无效4例,有效率93.33%,平均退热时间40d肛滴组在用药2~3h后体温即逐渐下降,其中在24h内恢复正常者28例,48h内恢复正常者20例。
【病案举例】
1.曹某,男,1岁7个月,1996年1月10日15时就诊。患儿咳嗽气喘,痰多,每日午后开始发热,后渐升,至夜半始降,天明热去。在卫生室诊为支气管肺炎,用青霉素等药输液及对症治疗3天未效来诊。现诊:体温38.9℃,呼吸47次分,咳喘,鼻翼煽动,喉中痰鸣,惊惕不安,时有双目直视,腹胀恶心作呕,大便3日未行,两肺可闻及干湿罗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22×10L,胸片示:双肺有大小不等点片状阴影。证属风温犯肺,肺气郁,邪毒炽盛,结于肠道。拟大承气汤加味:大黄6g厚朴10g,枳实8g,芒硝(冲)5g,桑白皮6g,葶苈子6g,虎10g,地龙5g,立即煎服。
服后约1小时大便得下,极臭,量多,体温降到37.4℃,喘促大减。
后以麻杏石甘汤加减调治8天而愈2。
按:本案例用大承气汤,一在于攻下泄热,降肺气;二在于降浊导滞,使肠内有毒物质及各种代谢产物迅速排泄。大承气汤虽用之效若浮鼓,但临症应注意小儿稚体娇嫩、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特点,应辨证准确,中病即止,不必尽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