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在我国主要由病毒性肝炎引起。西医治疗一般采用护肝、利尿、腹腔穿刺放液术、手术治疗等,疗效尚不满意。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臌胀”或“单腹胀”范畴。早在《内经》中即有臌胀症状和治疗的记载。《灵枢·水胀》曰:“臌胀何如?
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并提到用鸡矢及针刺治疗。《金匮要略》中论述更具体,如肝水的症状:“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肋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金元医家对胀的病因病机各有所主。如刘河间在《病机十九条》中提到“皆属于热”;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则指出“皆由脾胃之气虚弱”所致;朱丹溪则认为是“湿热相生,清浊相混,隧道壅塞”之故。至明清时期,对本病的研究不仅对症状、鉴别诊断有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在治疗方面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如明代李梃《医学入门》中认为:“治胀必补中行湿,兼以消积,更断盐酱。”张景岳则提出了“治胀当辨虚实”的方法。历代医家的大量理论和实践为后世研究本病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病案举例】
胡氏13以黄芪四物汤为基础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满意。186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124例,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肝硬化程度、腹水量、肝功能、临床症状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患者以休息为主,合理饮食(低钠、高蛋白、高热量和维生素丰富而易消化的食物,忌粗糙、坚硬食物)。支持疗法:强力宁注射液40~60ml,能量合剂2支,门冬氨酸钾镁针20ml,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白蛋白10g静脉滴注,每2日1次,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限制钠水摄入:每日摄入氯化钠112~210g,进水量为前一日尿量加500ml。利尿剂:安体舒通100mg,分4次口服,氢氯噻嗪75mg,分3次口服。
腹水基本消退后停服上述两药,改口服水飞蓟宾,2片/次,每日3次,腹水消退后停药。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四物汤。药用:生黄芪60g,生地、白芍、当归、川芎、枸杞子、炮山甲、制鳖甲、炒白芥子、炒杏仁各10g,白术30g,茯苓20g,丹参、生大黄各15g,槟榔18g。以大便每日2~3次为度。若脾肾阳虚,加制附子(先煎)12g,干姜6g。水煎服。配合西药治疗,腹水基本消退后,停用西药,单纯口服黄芪四物汤。两组均以1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标准如下,临床治愈:腹水及全身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脾肿大稳定或回缩,且稳定3个月以上;好转:腹水及全身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肝功能正常或异常值下降1/2以上脾肿大稳定,且稳定1个月以上;无效:治疗前后腹水、肝功能无明显变化或恶化者。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124例中,临床治愈96例,好转19例,无效9例,临床治愈率77.14%;对照组62例中,临床治愈18例,好转34例,无效10例,临床治愈率2.10%两组治愈病例远期疗效比较:治疗组随访80例,半年内复发者1例,1年复发者4例,2年复发者7例,复发率15.10%。对照组随访45例,半年内复发者15例,1年复发者20例,2年复发者5例,复发率88.19%。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