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西医病因尚未十分明确,目前认为与衰老、内分泌失调有关系,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临床以小便无力、排尿困难、尿频或尿闭为主症,多见昼夜尿频、尿急、尿痛、尿流细,排尿困难,淋漓不尽,B超或彩超提示均有不同程度前列腺回声不均质等炎性征象,部分病例前列腺I°Ⅲ°增生及提示前列腺液、尿液检查异常。
前列腺增生症属于中医学“癃闭”、“小便不通”、“淋证”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多由年迈体弱,气血不足,肾阳亏虚,瘀血败精,瘀阻膀胱,日久致腺体增生所致。
【临床应用】
覃氏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本症48例,用药黄芪60g,归尾、地龙、川芎、田七各10g,赤芍、王不留行、鱼腥草各15g,红花8g每日1剂,取汁300ml,上下午各服150m。另设对照组12例观察,用药己烯雌酚1mg,诺氟沙星200mg,每日3次。2个疗程后,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8%;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5%两组疗效着差异显着。李氏8用本方治疗前列腺增生70例。药用黄芪、当归、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杜仲、肉桂、夏枯草、浙贝母、海藻、昆布、川牛膝、车前子、萹蓄。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15天为1个疗程。伴尿路感染者加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黄柏;伴尿潴留者加琥珀、白茅根;血尿者加地榆;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大黄。结果:服药1~5个疗程后42例显效,18例好转,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7%。
【病案举例】
1.刘某,男,35岁,1996年9月18日初诊。主因小便不畅1年加重伴失眠3个月就诊。自觉头痛、头晕、恶心,经卧床休息、禁食、静脉补液及脱水治疗,患者病情缓解。近3个月来小便量少,失眠症状加重,伴失眠、乏力、记忆力下降、纳差,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涩。经本院泌尿外科检查:前列腺增生。治拟补气活血、通络,方以补阳还五汤化裁:黄芪100g,川芎15g,赤芍15g,当归尾12g,地龙12g,桃仁6g,红花6g,丹参12g,王不留行15g,炮甲珠12g,淫羊藿6g,6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6剂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效不更方,继原方服用6剂,各种症状消失,小便恢复正常,又嘱患者服用4剂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诸症未发。
2.王某,男,67岁,1998年11月25日初诊。主因小便量少而不畅3年,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小便量少而不畅,经外科检查诊断为老年前列腺增生曾口服西咪替丁症状改善,近1个月来因劳累上述症状加重;时欲小便而不及出,时断时续,有时小便不能控制,伴精神疲惫,小腹坠胀,腰困痛,纳尚可,舌质紫暗有瘀斑,脉细涩,肛门指检提示:前列腺增生。中医诊断为“癃闭”,治以补气健脾,化瘀通络。予以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10g,当归尾15g,地龙15g,川芍9g,桃仁10g,红花10g,白术12g,茯苓15g,田三七10g,王不留行15g,赤芍15g,鱼腥草10g,益母草10g,6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二诊:患者小便不畅症状改善,自觉小腹坠胀,腰部冷痛,故前方加入乌药、仙茅以温阳化气,利小便,6剂。三诊:上述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9
按:西医治疗该病药物疗效有限,只能暂时缓解病情,而手术治疗虽为较佳办法,但手术后后遗症较多,因此,中医药治疗更显出其优越性。根据中医学“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痛则不通”等理论,借王清任《医林改错》重黄芪配甘草(黄芪甘草汤)治疗“老年人溺尿玉茎痛如刀割”的经验,以补阳还五汤功能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治其本虚,而临证选用田七、鱼腥草、王不留行籽等治其标实。编者认为,无论是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看,补阳还五汤一类的中医药对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有显着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