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是西医学的病名,是指由于卵巢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常表现为月经周期失去正常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不规则阴道流血等。机体内外任何因素影响了丘脑下-垂体-卵巢轴任何部位的调节功能,均可导致月经失调。
本病分为无排卵型功血和有排卵型功血两种,前者是排卵功能发生障碍,好发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后者系黄体功能失调,多见于育龄期妇女。主要症状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出血时间延长、淋漓不净等。西医学认为,机体受内外因素,如精神过度紧张、环境和气候的改变、营养不良或代谢紊乱等影响,可通过大脑皮层,干扰下丘脑一垂体-卵巢轴的相互调节和制约。这种关系失常时,突然地表现在卵巢功能的失调,从而影响子宫内膜,导致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崩漏”的范畴。中医认为“肾主生殖”,“肾为生命之源”,“经本于肾”,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与肾有密切关系,并与肝脾及血瘀等也有一定联系。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抑郁日久,则肝气不舒,久之郁而化火,使肝经自身损伤。肝火犯及冲任,摄纳失职,亦可导致月经先期而量多,甚则崩漏。《诸病源候论》说:“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崩淋之病未有不由忧思郁怒,先损脾胃,次及冲任而然者”。指出了本病主要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现今临证多以血热内扰,气不摄血,肾阴亏虚辨治。
【临床应用】
罗家军10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药用:柴胡18g,当归12g,白芍18g,白术18g,茯苓18g,丹皮18g,栀子12g,薄荷12g,炮生姜12g,生甘草6g。随证加减:血热气虚瘀阻胞宫,面色晄白无华,精神萎靡,疲乏少气,口干欲饮,经色鲜红,夹有紫块,少腹时痛拒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数者加潞党参18g,炙黄芪30g,阿胶珠18g(烊冲)、炒五灵脂12g;气不摄血,冲任不守,血海不固血如潮涌,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出冷汗,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微欲绝者上方减丹皮,加焦栀子12g,炙甘草18g,高丽参12g,煅龙牡各30g,阿胶18g;肝肾亏损,冲任不固经量多,淋漓不断,腰部酸痛加鹿角霜18g,菟丝子18g,杜仲18,地榆炭18g;冲任血热,色红量多,四肢无力加白头翁18g,地榆炭18g,生地炭18g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78例,取得满意疗效。上药每日1剂,首煎加水500ml,煎后取汁200ml,第二煎加水300m,煎后取汁200ml,混和,分早晚2次口服,7剂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结果:治愈61例(经量、经期、周期恢复正常,能持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或更年期妇女绝经血止);好转15例(经量、经期、周期缩短);未愈2例(阴道出血无变化)治愈率78.2%,有效率97.4%
按:罗氏10认为无论哪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均与肝脏有关,肝藏血主疏泄,宜调达而恶抑郁,肝气横逆先损脾胃,后及冲任。故认为肝郁气结亦为本病重要病机之一。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襄赞之功。炮姜温胃和中之力益专,薄荷少许,助柴胡散肝郁之热,丹皮入肝胆血分以清泄其火邪,黑栀子入营分能引上焦心肺之热屈曲下行。全方共奏疏肝健脾,和血调经。气虚加黄芪、党参;肝肾亏损,冲任不固加菟丝子、杜仲、鹿角霜、阿胶。在大出血时,往往气随血脱,此时当以固脱为先,宜独参汤。临床证实,只要随证稍加化裁,即可取得满意疗效。
黄氏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血热型功能性子宫出血,方由丹皮20g,栀子20g,柴胡、当归、白芍各10g,白茯苓10g,白术10g,地榆10g,续断10g,益母草15g组成。方中以丹皮清热凉血祛瘀;栀仁清泄三焦之热,清热止血;柴胡散热疏肝解郁;当归养血和血;白芍敛阴和营;白术、茯苓健脾统血;益母草行血祛瘀,地榆清热止血,二者相互调制,行血不溢血,止血不留瘀;续断兼调冲任,益肾固经止崩,以治血乱。全方共收清肝降火疏肝泄热、健脾统血、养血止血、固经止崩之效。
李氏12用丹栀逍遥散治疗气郁化火型功血86例,药用丹皮、黑山栀、白术、当归、黄芩炭、白芍各10g,生甘草、柴胡、川楝子各6g,茯苓12g,薄荷3g(后下)。经前乳房及小腹胀痛者,加香附6g,延胡索9g;月经色黑有血块者,加生蒲黄、赤芍各6g;口苦咽干者,加玄参9g,生地10g。若热象显着,崩漏不止,可以先凉血止血为主,临床上常用地榆、槐花、大小蓟,待血止后,再考虑疏肝理气;若仅为月经先期、量多,应重在调经,使肝气条达,经血自顺,其血自止。每日1剂,水煎服,14天为1个疗程,一般服用13个疗程。结果86例中,治愈55例,占6395%;好转27例,占31.39%;无效6例,占6.98%。总有效率95.3%。
按:本证虽属实热证范畴,但其病机是由气及血。治法当疏肝解郁、清热血。逍遥散本为疏肝、养血健脾之方剂,应用于本法,去生姜之温热辛散,加丹皮、黑山栀、川楝子、黄芩炭等,以加强清肝疏肝之功,同时也增强其清热止血的作用。方中柴胡、薄荷、川楝子,配合清血分药疏肝理气,调养肝血,以治其本;“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用白术、茯苓健脾以治未病;气滞化火已伤肝阴,应用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配合丹皮凉血活血,又能行气滞之瘀;取黑山栀、黄芩炭,清热凉血,与生甘草为伍,防其清之太过,且栀炭、黄芩炭又有止血作用。故本方成为理气而不为燥伤阴津、止血而不滞留瘀血,其性平和,以柔制刚,共奏“疏肝解郁,清热止血”之效。
【病案举例】
黄氏治一女,22岁,已婚。因与其母口角,半月后月经至,行经7~8天后止,但2~3天后又复潮,持续7天以上,甚则半月不停。
血量多,色鲜红。今又发生一次大出血,请当地医生与药打针治疗不效。刻症:主诉月经不调3月余,本次以大出血七天不止,伴头晕而眩,口苦而干;望其形,面颊红赤,患者烦躁,舌红苔少而干,脉弦而数。黄氏以上方1剂见效,4剂痊愈。之后月经恢复正常,2个月后受孕。本病现代医学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辨证为肝郁血热型崩漏。因情志不调,肝郁化火,火旺动血,脾失健运,脾不统血所致。方中重用丹栀清肝降火,以治其因;逍遥散疏肝健脾,养血和营,以治其本;地榆、续断坚固冲任,固经止崩而治其标。收到治病求因、标本兼治的优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