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五苓散加减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医案、配方

浏览: 发布时间:2021-06-01 16:39:26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系统病变所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等多种因素的心脏病。临床上常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并成逐渐加重的特点。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两类。临床上以后者多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以COPD(慢支并发的阻塞性肺气肿)发展而来为最常见,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等。本病在我国为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从肺部基础疾病发展成肺心病,一般需6~10年以上;急性发作以冬、春多见,急性呼吸道感染为导致肺、心功能衰竭的主要诱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大部分归属于中医学“肺胀”范畴,患者有久患咳、喘、哮等病证不愈的病史,在咳嗽的同时,有胸部膨满,喘咳上气,烦躁心慌,甚至面唇紫暗,肢体浮肿等症,病情缠绵,经久。

难愈。因肺病日久,痰气阻滞,进而导致心脉瘀阻。表现以咳嗽气喘、咯痰、心悸水肿、唇舌紫暗等为主要表现的肺病及心的表现。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故可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阳虚水泛,水凌心肺证的治疗。临证时可与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合用,泻壅平喘,取得良好的疗效。

【临床应用】

李氏将62例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均给以抗生素抗感染,同时给以止咳、祛痰、平喘及低流量吸氧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用药的基础上加服生脉散合五苓散。

药物组成:人参10g,麦冬10~15g,五味子6~9g,茯苓15~25g,泽泻20~30g,白术10g,桂枝10g,猪苓10g水肿严重者改桂枝为肉桂,加葶苈子10~20g。每日1剂,两煎药液300ml,早晚分服。

对照组在上述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氢氯噻嗪25mg和螺内酯20mg,每日2~3次口服,同时每天口服地高辛0.25mg。浮肿甚者必要时予50%葡萄糖20ml加毛花苷丙0.4mg、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两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治疗结果:治疗组31例中,显效23例(74.19%)有效6例(19.36%),无效2例(6.45%),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31例中,显效15例(48.39%),有效5例(16.13%),无效11例(35.48%),总有效率64.52%。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3例出现低钠、低氯血症,其中1例出现低氯性碱中毒,1例出现恶心、呕吐、黄视洋地黄中毒反应;治疗组未见任何不良反应。郑氏2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取得较满意疗效。基本治疗:两组均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肺通气,静脉滴注新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静脉滴注氨茶碱0.25g解痉,巯甲丙脯酸扩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口服必嗽平化痰,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每日液体量控制在1500ml以下,合并肺性脑病者加用肺脑合剂。治疗组:采用基本治疗的同时,给予五苓散加味:猪苓、白术、茯苓、冬瓜皮、桑白皮、川芎各30g,桂枝12g,泽泻15g痰湿型合二陈汤,痰热型合温胆汤加黄芩10g。每日1剂,每剂煎取汁300ml,分3次服。对照组:给予基本治疗,同时予以氢氯噻嗪12.5~25mg,每日23次,或必要时静脉推注速尿20mg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5.9%,经秩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电解质两组变化经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组发生电解质紊乱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朱氏3等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①给予中药参附龙牡汤合五苓散口服基本方:红参6g(另煎),附片15g,黄芪30g煅龙牡各30g(先煎),猪苓、茯苓各15g,炒白术15g,桂枝6g,丹参20g,尊苈子20g。每日1剂,水煎服,口服2次,连服20天。心衰较轻者红参可改党参;心衰较重者红参可重用;痰盛加法半夏、全瓜蒌;肿甚加车前子、泽兰、泽泻;便秘可酌用大黄;肺性脑病者可鼻饲中药汤剂。②原有的西医治疗如抗感染、氧疗等予以保持,但强心剂及利尿剂停用。③电解质紊乱或临床已进入肺性脑病期者应同时给予纠正。对照组除无中药汤剂外,给予西医抗感染、氧疗酌情强心利尿,配合对症处理。疗程2组疗程为20天,然后进行疗效比较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4例,无效7例2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病案举例】

1.叶某,女,64岁。1992年6月9日初诊主诉咳嗽气喘6年多,近来加重。患者6年前开始咳嗽气喘心慌心悸,反复发作,曾于区内某医院检查诊为“慢性肺气肿、肺心病”,并多次在该医院住院治疗。今年3月以来,咳喘反复发作,两星期前因感又引发旧病。刻诊:咳嗽气喘,下肢浮肿,以两踝关节处为重,心悸气短,倦怠无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小便少,口唇紫暗,舌质暗红,舌边有瘀点,苔少,脉细弱。胸片示左下胸膜炎,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肌劳损。抗“O”<500U。本证西医诊断为肺心病,中医依症辨为“水肿”、“咳嗽”“喘病”,证属脾肾两虚,复感外邪,引动宿疾。治拟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重在治本。用仲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处方:白芍、茯苓各15g,白术12g,熟附子(先煎)、生姜、桂枝、猪苓、泽泻、半夏各1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温服。服药5剂后,患者水肿明显消退,精神转佳,气力有增,咳嗽气喘亦大为减轻,惟食欲尚未恢复,于上方加神曲15g,薏苡仁30g,续进30余剂后,水肿全消,咳喘随之愈,食欲正常,以后再以六君子汤加减调理半年而愈,随访2年未复发。4按:本病病程日久,脾肾俱虚,又因复感外邪,引动宿疾,致肺气失宣,病情加重。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聚而为饮,水饮上射于肺则咳嗽加重,水气凌心则心悸心慌,水气流于下而成水肿。治以仲景真武汤合五苓散,方中以附子、桂枝温通阳气,白术、茯苓健脾利湿,配以泽泻、猪苓利其水饮;半夏、生姜温肺化痰,白芍配生姜、桂枝、甘草又取桂枝汤调和营卫、敛阴和阳之意,全方合用,标本兼治,肺脾肾同调,故取全效。

2.某男,65岁,2001年4月初诊。患者素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长期反复咳嗽气促,遇寒咳喘尤甚,近日咳嗽气喘症状加重,痰多泡沫,喉间痰鸣音。气促,恶寒怕冷,颜面、四肢水肿,纳少,便溏,小便短少,神疲乏力,晋淡,苔白滑,脉细缓,双肺可闻干湿罗音。心电图检查:明显电轴右偏,直立心顺钟转位,右室肥厚及肺型P波。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辨证:喘咳,水肿,脾肾阳虚,水湿浸渍,寒痰伏肺。西医治疗:抗感染,定喘止咳,强心利尿,纠正电解质紊乱。中医治则:温阳利水,降气祛痰。处方:五苓散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方药组成桂枝10g,白术15g,泽泻15g,猪苓15g,茯苓20g,半夏10g,陈皮8g,苏子10g,葶苈子10g,大枣20g,每日服1剂,共3剂。二诊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好转,双下肢水肿略退,纳稍进,仍咳喘痰多,咳出清稀泡沫状痰,不能平卧,双肺可闻湿性罗音,舌淡,苔润滑,脉细,守上方加干姜10g,沉香8g,3剂,水煎,每日服1剂。三诊:服药后症状明显好转,颜面、双下肢水肿已退,咳喘气促减轻,可平卧,纳进,二便正常,但仍喉间痰鸣,咳嗽,痰白,舌淡,苔白,脉细缓,双肺可闻少许湿性罗音,停用西药,续用五苓散合苏子降气汤加减调治数十剂,症状控制,病情好转。

蒙某某,男,65岁,已婚。患者咳嗽、喘息20余年。随气候变化更甚,每年冬春季节发作频繁。经常在当地医院用抗感染药、止咳平喘药,及对症治疗,方能缓解。但是20年来时起时伏,反复发作,不能根治。近3年来,发作更为频繁伴有心悸、胸部满闷不舒、口唇紫绀、腹部及四肢水肿。曾在县级医院住院治疗1月余,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用抗生素、强心利尿药、止咳平喘药及对症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仍随气候变化,反复咳嗽、喘息、气短,甚则心悸、水肿,反复用抗感染、止咳平喘强心利尿药物,疗效欠佳,故求中医会诊。患者面色苍白浮肿,张口抬肩呼吸,半卧位,口唇发绀,腹部四肢凹陷水肿。语音低微,言语断续,身倦乏力,心悸,胸闷不舒,时有烦躁,小便量少,大便3日未解,舌淡胖大色青,苔水滑,脉濡滑无力,时有结代。中医诊断:喘证。证属肺肾气虚,气虚水泛。治宜:益气养心,温阳化气行水。方用:生脉五苓散加味。处方:人参6g,麦冬15g,五味子10g,猪苓10g,茯苓10g,白术10g,桂枝6g,泽泻15g,炙麻黄5g,杏仁6g,淮山药15g,山茱萸10g,大枣4枚,炙甘草6g.3剂,水煎服服上方后,水肿明显消退,咳嗽、喘息、心悸、胸闷减轻,精神转佳,脉滑有力而无结代。效不更方,继服前方3剂。再诊时,面色始有荣华,精神大振,口唇紫绀消失,张口抬肩呼吸困难解除,能平卧人睡,食欲转佳,生活自理,腹部及四肢水肿消失,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有力。

续服上方5剂。后又续服10余剂,配用肾气丸淡盐开水冲服后随访,近年余心悸、水肿未复发,能做家务劳动,精神振作,体质壮实,诉偶有外感轻度咳喘发作,告之基本治愈。6按:生脉散与五苓散配伍治疗肺心病,用生脉散补益心肺之气;五苓散以温阳化气,导水下行,共奏化气行水之功后用肾气丸调服,以补肾气,改善肾功能,使之纳气,咳喘得平,呼吸匀调。治法以补泻兼顾,攻补平调,标本同治,改善肺气壅滞、痰涎内停之弊,使上实下虚的喘证痊愈。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五苓散加减治烦渴不解医

中草药2021-06-03
五苓散加减治烦渴不解医案、配方

五苓散加减治发热、吐泻

中草药2021-06-03
五苓散加减治发热、吐泻医案、配方

五苓散加减治臂部疼痛医

中草药2021-06-03
五苓散加减治臂部疼痛医案、配方

五苓散加减治自汗医案、

中草药2021-06-03
五苓散加减治自汗医案、配方

五苓散加减治奔豚医案、

中草药2021-06-03
五苓散加减治奔豚医案、配方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枕头功效与作用及制作方法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化不良医案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葚与什么搭配一起泡茶喝好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

中草药2019-08-30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外敷的作用功效与用量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