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型(IDDM)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肾病比例较高,约为35%~50%,2型( NIDDM)发生率约20%左右。但由于糖尿病患者,2型病人发病率远超过1型,故在糖尿病肾衰透析患者中2型病人占70%~80%。糖尿病肾病在中医学文献中,既属“消渴”,又归属于肾病范畴内的“水肿”、“尿浊”、“胀满”、“关格”等疾病中,病机则以肾虚为主,初期精微外泄,久则气化不利,水湿内停,甚则浊毒内蕴,脏气虚衰,易生变证,总属本虚标实之病。
【临床应用】
高氏治疗肾阴虚2型糖尿病肾病51例,常规服用降血糖药,血压高的病人常规用降血压药,同时服用左归丸6g,每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观察血糖、尿蛋白变化。结果:显效14例(27.5%),有效26例(51.0%),无效11例(21.5%),总有效率为78.5%。冷氏用左归丸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50例,每次6g,每日2次,1个月为一疗程,连服2个月,症状改善或消失,肾功能好转,空腹血糖降至7.0 0mmol以下或治疗后空腹血糖较前下降≥35%,有效率达80%,与单用西药治疗有显著差异。
【病案举例】
李某,女,67岁,退休职工,有糖尿病病史11年。症见形体消瘦,面色晦暗,头昏眼花,神疲乏力,夜尿频数,口干舌燥,饮不解渴,肢体发凉、麻木,腰酸困痛,大便干结,舌苔薄白,舌体胖大,舌质淡暗,脉细涩。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8.9 9mmol,餐后2小时血糖12.7mmol/L,血肌酐143 3 umol,血尿素氮9.8 8mmol,血尿酸570umol/L;尿常规:尿蛋白(++)尿糖(++):血压15095mmHg,常规服用二甲双胍片250mg,每次2片,每日3次;依那普利片5mg,每日2次。中医辨证为肾气不足,肾阴亏虚,服左归丸2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降至6.1 1mmol,餐后2小时血糖7.9mmol/L,血肌酐10 0umol0,血尿素氮6.5mmoL,血尿酸324umol/L;尿常规:尿蛋白(-),尿糖(-)嘱其继续门诊观察治疗,至今已2年,病情无反复19。
按:此患者年老久病,形体消瘦,口渴喜饮,夜尿频数,腰酸腰,,痛,头昏眼花,神疲乏力,大便干结,乃消渴之下消证日久,伤津耗气,损及下焦,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脉络瘀阻不畅也。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落,临床多见虚热,自汗,盗汗,或神不守舍,血不归源,或损伤阴津,或遗淋不禁,或气虚昏晕,或眼花耳聋,或口燥舌干,或大便干结,或腰酸腿软。用左归丸加减治疗。方中重用熟地黄滋肾以填真阴;枸杞子益精明目;山茱萸涩精敛汗。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鹿角胶偏于补阳,龟板胶偏于滋阴,两胶合力,沟通任督二脉,益精填髓,有补阴中包涵“阳中求阴”之义。菟丝子配川牛膝,强腰膝,健筋骨。淮山药滋益脾肾。诸药合用,标本兼顾,共收滋肾填阴,育阴潜阳之效。本方疗效确切,服用方便,至今未发现有副作用。
现代中医药理研究成果认识到,中药复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与黄酮类化合物可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并可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有关。中药所含黄酮类化合物可对脂质过氧化酶(LPO)及糖化、氧化荧光产物有明显抑制,且其作用不依赖于血糖、果糖胺的下降,并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大鼠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另中药复方能不同程度的改善糖尿病肾病糖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微循环。2型糖尿病肾病,以肾阴不足为主皆可以考虑用左归丸加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