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班秀文痛经,痰湿郁滞,经行不畅,疏肝行气,健脾化湿方的配方组成

浏览: 发布时间:2021-03-12 17:48:05

【配方组成】鸡血藤15g,当归身9g,川芎5g,白芍9g,云苓9g,白术9g,柴胡5g,甘松6g,泽泻9g,莪术5g,甘草5go

【作用与功效】疏肝行气,健脾化湿

【适应证】痛经,经行错后,量多,色暗红而夹紫块,经将行时头晕目眩,小腹胀痛,按之不减,剧时昏倒,平时带下量多,痰湿郁滞,经行不畅.

【班氏临证心得】曾治燕某,女,19岁,某学院工人,

未婚,1972年8月8日初诊.经行错后,量多,色暗红而夹紫块,经将行时头晕目眩,小腹胀痛,按之不减,剧时昏倒.

平时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脉弦,苔薄白,舌尖红,体质肥胖.诊断:①痛经;②带下.辨证:痰湿郁滞,经行不畅.

治则:疏肝行气,健脾化湿.

药用:鸡血藤15g,当归身9g,川芎5g,白芍9g,云苓

9g,白术9g,柴胡5g,甘松6g,泽泻9g,莪术5g,甘草5g

每日水煎服1剂,连服3剂.

二诊(8月13日):今早经行,量仍多,色红夹絮块,

经前小腹疼痛减轻,脉弦细,苔薄白,舌尖红.宜因势利导,药用补血行血之法,当归9g,川芎5g,白芍9g,云苓9g,白术9g,怀山药9g,香附5g,小茴香5g,益母草9g.每日水煎服1剂,连服3剂.

三诊(8月23日):本次经行,5天净.现无不适.脉

细缓,苔薄白,舌质淡.拟用温养为主,兼以化瘀,药宗温经汤加减,当归9g,白芍9g,桂枝5g,吴茱萸2g,法半夏9g,丹参9g,党参12g,麦冬9g,益母草9g,阿胶(烊化)9g.每日水煎服1剂,连服3剂.

四诊(8月28日):近日带下量多,色白质稀,余无不

适,脉舌如上.药用:当归12g,川芎5g,白芍5g,云苓9g白术9g,泽泻9g,苍术5g,甘草5g.每日水煎服1剂,连服3剂.

五诊(9月1日):药后,无不适,但带下量仍多,脉舌

如上.显系温化之力不足,加制附子(先煎)9g,益智仁9g每日水煎服1剂,连服3剂.

六诊(9月5日):服上方后,带下大减,脉虚细,苔薄

白,舌质淡嫩,仍守上方,再投3剂.

七诊(9月11日):昨日经行,色量一般,小腹不痛,仅

感腰及小腹微胀,余无不适,脉舌如上,药用:鸡血藤18g,当归身9g,白芍5g,川芎5g,甘松5g,云苓12g,白术9g,苍术5g,益母草9g,艾叶5g,甘草5g.每日水煎服1剂,连服3剂.

【解读赏析】痰湿重浊,流注下焦,郁客胞宫,经脉不刂,方取温经汤加减.盖古方能治今病.班氏认为,所谓"古方",有两方面的涵义,狭义的"古方",指《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所载之方剂,即所谓"经方";广义的"古方"指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所有方剂,包括经方和时方.本文所指"古方",仅指前者而言.

经方能治今病,近年来国内外临床报道较多,疗效亦很好,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可惜近年来都有一些人片面理解张元素"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也"之说,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的变迁,人民生活需求的不同,疾病的发生也与汉代有异,因而汉代的经方便不适用于今天.这种看法表面上看来有一定道理,但是只要深入研究经方的组合及其配伍严谨的原理,并将其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便可看出这种认识是站不住脚的.例如,汗法的麻黄汤与桂枝汤,下法的大、小承气辈,和法的小柴胡汤,清法的白虎汤,温法的四逆汤,补法的炙甘草汤,消法的抵当汤,吐法的瓜蒂散,咳喘寒饮用的小青龙汤与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胸痹心痛用的瓜蒌薤白白酒汤,妇人诸疾病用的当归芍药散等,都是当前医家临床常用的方剂,疗效卓着.

班氏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既用时方,也用经方,如治经行感冒,属实证的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之分,属虚证的则有滋阴发汗、扶阳发汗之别.妇女在月经即将来潮或经行一二天时外感风寒,头晕头痛,乍寒乍热,鼻塞流涕,肢节酸痛,脉象浮缓,舌苔薄白者,证属外感风寒,常用桂枝汤加当归、川芎治之.

桂枝汤辛甘和阴,调和营卫,解肌发汗;妇女以血为主,经者血也,在经行之中外感风邪,故除以辛温之品驱寒外出之外,特加当归以补血活血,以川芎入冲脉血海,通行上下,促进血脉畅通,则可扶助正气,驱邪外出.

又如治寒邪经痛,妇女月经即将来潮或经行第一二天时,少腹及小腹胀痛剧烈,甚则呕吐清水,四肢寒冷,冷汗淋漓,口唇发青,经水量少,色泽紫暗,夹有血块,块出则痛减,舌苔薄白,舌质有瘀点,脉象沉紧者,此为寒邪伤于下焦,客于胞宫,寒性收引凝滞,以致经血欲行而不能行或行而不畅的病变,常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治之.

本方既能温散寒邪,活血化瘀,又能养血扶正,疏通血脉,气血调和则寒邪除而疼痛止.

班氏曾治江某,女,18岁.16岁时在经期于江河中游泳,随即每次月经即将来潮时,少腹及小腹胀痛剧烈,按之加重,汗出而肢冷,面色苍白,口唇发青,甚则晕厥,经色紫黯夹块,量少,脉象沉紧,舌苔薄白.证属寒凝血滞,经脉不通畅,以温开通行之法论治.

药用:当归10g,赤芍10g,桂枝6g,吴茱萸6g,北细

辛(后下)3g,通草6g,艾叶10g,炙甘草6g,大枣10g,

生姜10g.每日清水煎服1剂,每月经行前1周连服3~6剂,连续服药6个月而收效.

温经汤并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一个是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温经汤",另外一个是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中的"温经汤",两方虽同为一名,却是有所差别.

温经汤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

主中老年妇女通常由于自身年老体衰、冲任虚损、瘀阻子宫、阴血不足等,而出现崩漏、发热、腹痛、腹满等症状.治疗以温经祛瘀、滋阴养血为基本原则,所以常用温经汤治疗.

药物组成是:吴茱萸9g,当归9g,芍药6g,川芎6g,人参6g,桂枝6g,阿胶9g,牡丹皮6g,生姜6g,甘草6g,半夏6g,麦冬9g.煎服法:阿胶烊化,余药水煎,混合.每日1,,剂,分2次服.功效:温经祛瘀,滋阴养血.主治:月经不调,崩漏,痛经,不孕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温经汤有改善微循环、镇痛、促进排卵,以及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据临床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宋代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中的温经汤,与《金匮要略》中的温经汤比较,不管是药物组成、功用,还是主治疾病都有所不同.药物组成:当归9g,芍药、川芎、人参、桂枝、牡丹皮、甘草、牛膝、莪术各6g.煎服法:上药水煎2次,混合.每日1剂,分2次服.功效:温经祛瘀,行滞调经.主治:血海虚寒,月经不调等.

两方均有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之功效.《金匮要略》温经汤益气健胃、养血之力较好,兼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大全良方》温经汤行滞祛瘀之力较强.两者均为治疗月经不调,证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的常用方剂.出现阴血不足、内热症状者,宜用《金匮要略》温经汤;瘀血阻滞较重者,以《大全良方》温经汤较好.运用温经汤,必须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万不可以病名、药名为据,就贸然对号入座,以免酿成大错.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小柴胡汤加减治痛经医案

中草药2021-07-28
小柴胡汤加减治痛经医案、配方

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痛经医

中草药2021-07-26
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痛经医案、配方

阳和汤加减治痛经医案、

中草药2021-07-06
阳和汤加减治痛经医案、配方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痛经医

中草药2021-07-05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痛经医案、配方

逍遥散加减治痛经医案、

中草药2021-06-30
逍遥散加减治痛经医案、配方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枕头功效与作用及制作方法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化不良医案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葚与什么搭配一起泡茶喝好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

中草药2019-08-30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外敷的作用功效与用量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