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猢狲姜、石毛姜、石良姜、石岩姜、爬岩姜、碎补、地蜈蚣、猴掌姜、石连姜、石巴姜。
【处方曾用名】申姜、猴姜、毛姜
【来源】
水龙骨科植物槲蕨或中华槲蕨的根茎。
【性味归经】苦,温入肝、肾经
【功用】
续筋接骨,疗伤止痛,补肾强骨。用于跌仆闪挫、筋骨折伤及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及疼痛出血,尚用于肾虚久泻及斑秃、白癜风。有经验认为本品治跌打损伤,尤适于肌肉、韧带损伤和闭合性骨折(主要取其活血镇痛作用)。有报道可用于链霉素毒副反应和鸡眼、传染性软疣、寻常疣、遗精、慢性肠炎、慢性菌痢、牙周病等。
【用法用量】入汤剂9~15g;亦可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副作用】历来均认为本品药性平和无毒,但近代有报道用本品100g煎服治腰痛引起中毒,出现口干、多语,有恐惧感、心悸胸闷,继而出现神志恍惚、胡言乱语、时而欣快、时而悲泣等精神失常等状。
【孕妇儿童可以吃吗】孕妇、儿童慎用。
【警示】阴虚内热及无瘀血者不宜用。由实火、血虚等引起的牙痛不宜用。
【处方须知】不宜超量;用药期间忌食羊肉、羊血、芸苔菜;《中国药典》2010年版只收槲蕨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