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别名】蛤士蟆油(《中药志》)。
【来源】本品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Rama tempor aachen sinensis David雌蛙的输卵管, 经采制干燥而得。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川、内蒙古等省区。秋季捕捉。选肥大的雌蛙,用麻绳从口部穿过,挂于露天处风干,再用热水浸润,立即捞起,闷润一夜,次日剖开腹皮,取出输卵管,去净卵子及其内脏,置通风处阴干。
【历史沿革】为近代发展起来的一味良好补品。
【炮制方法】净制
1.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卵子,剥去膜衣(《规范》)。
2.筛去黑子(《湖北》)。

【成品性状】哈蟆油:为不规则块状,弯曲而重叠。表面黄白色,呈脂肪样光泽,偶有带灰白色薄膜状干皮,摸之有滑腻感,在温水中浸泡体积可膨胀。气腥,味微甘,嚼之有粘滑感。
【性味与归经】甘、咸,平。归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肾益精,养阴润肺。用于身体虚弱,病后失调,精神不足,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
【用法与用量】5~15g,用水浸泡,炖汤加糖调服,或作丸剂服。
【处方应付】处方写哈蟆油、田鸡油、哈蚂油、哈士蟆油付哈蟆油。
【炮制作用】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
【化学成分】主含睾酮、孕酮、雌二醇、色氨酸、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胆醇、维生素A、维生素E。无机元素有钾、钠、镁、钙、铁、锰、锌、铜、锶、铬、钼、硒、磷等。
【现代研究】工艺研究:哈蟆油的采集加工有干剥和鲜剥两种方法。干剥处理法有二:一是将活雌性林蛙放到布袋中,于80℃左右热水烫死,晾干后剥油;二是直接用铁丝或麻绳穿透蛙的嘴部,20~30个为一串,于屋檐下阴于后剥油。鲜剥方法有三:一是把左右两侧输卵管取出后分别放置,晾干,或随便把几根输卵管堆放,晾干;二是把很多输卵管堆放一起,用手作成圆饼状,晾干或低温干燥;三是把每根输卵管用手略抻使之自然下垂呈串状,晾干剥油前对活蛙施行放血处理,取出的蛙油色洁白,干燥的成品色泽也最好。鲜蛙油取出后立即干燥,千燥温度不能超过80℃。真空干燥优于其他干燥方法。干燥成品最终含水量不得超过11%。也有用18#~12#铁丝将鲜活哈士蟆对穿双眼致死,成串晾晒或风干。采收时间应为9~10月间雌性成蛙的输卵管已完全成熟,饱满,尤以霜降前后捕捉的田鸡质量最佳。田鸡用热水烫死,置通风处阴干。注意防冻。田鸡油加工:干田鸡投入60℃~70℃温水中,至手摸其胸部发软时,捞出,堆置,闷润一夜。将位于腹腔两侧,呈不规则的黄白色团块的输卵管取出,拣去黑子,阴干后收藏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