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别名】紫菀茸(《本草述》)。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 icu sL.f.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河北、安徽等省。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习称“母根”)和泥沙,编成辫状晒干,或直接晒干。
【历史沿革】南北朝刘宋时代有蜜浸后焙干法(《雷公》)。唐代有炙法(《外台》)。宋代有去芦(《总病论》),微炒(《局方》),洗焙法(《总微》)。明代有醋炒(《医学》),童便姜汁制(《仁术》),酒洗(《回春》),蜜水炒法(《必读》)。清代有蜜蒸(《解要》),单蒸(《从新》),饭上蒸炒法(《增广》)等。现行有蜜炙(《中国药典》1995年版),蒸制(《上海》),炒制、麸制
(《集成》),烤制法(《烤制法》)。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洗净(《中国药典》1995年版)。
切制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中国药典》1995年版)。
炮制
1.蜜炙
取紫菀片,先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加人紫菀片中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每紫菀片100kg,用炼蜜25kg(《中国药典》1995年版)。先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沸,倒入紫菀片,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紫菀片100kg,用炼蜜24kg(《河南》)。
2.蒸制
取紫菀净片,置蒸笼内,蒸约1小时(以上汽后算起),取出,干燥(《上海》)。
3.炒制
取紫菀置热锅内,用微火炒至老黄色或微焦(《集成》)。
4.麸制
先将锅烧热,倾入麦麸,待烟起,加入紫菀片,炒至淡黄色,筛去麦麸即可。每紫菀片100kg,用麦麸25kg(《集成》)。
5.烤制
将炼蜜与紫菀片拌匀,闷透备用。预热烤箱到130℃时,将铺好紫菀片的烤盘放人烤箱,烤制30分钟,停止加热10分钟后取出。每紫菀片100kg,用炼蜜25kg(《烤制法》)。
【成品性状】紫菀:为不规则的厚片或短段。外皮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切面灰白色或灰棕色,中心部有黄白色的筋脉。质较柔韧。气微香,味甜、微苦。蜜紫菀:形如紫菀片或段。表面棕褐色或紫棕色,略带粘性。有蜜香气,味甜。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用法与用量】5~9g.
【处方应付】处方写紫菀付生紫菀;写炙紫菀付蜜炙紫菀;其余各随方付给。
【炮制作用】紫菀生用以散寒、降气化痰力胜,能泻肺气之壅滞。多用于风寒咳嗽,痰饮喘咳。蜜炙后以润肺止咳为主。多用于肺虚久咳或肺虚咳血。
【化学成分】含紫菀皂甙、紫菀酮、无羁萜、表无羁萜醇及紫菀皂甙A(Ⅰ)、B(Ⅱ)、C(Ⅲ)、D(V)、E(V)、F(Ⅵ)。还含檞皮素、植物甾醇葡萄糖甙、紫甲酮、丁基-D-核糖甙、环肽化合物及挥发油等。
【贮藏与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潮;蜜紫菀,密闭,贮于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