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药物组成:鲜葱白10g,淡豆豉15g,鲜竹叶12g,焦山栀9g,连翘6g,苦桔梗、薄荷叶各5g,甘草3g。
功效主治:辛凉解肌,疏风清热。治风温初起之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咽干,心烦口渴,舌尖红赤,苔薄白,脉浮数。
方解:本方治证乃外感风温、风热,蕴于肌表所致。治宜解肌发表,疏散风热。方中主药葱白、豆豉,解肌发表,疏风散邪;辅以薄荷、桔梗散风清热。连翘、山栀、甘草清热解毒,伍桔梗以清利咽喉。鲜竹叶清心除烦。诸药合用,共奏辛凉疏风,解肌发表,清热解毒之功效。药理研究:发汗解热,消炎,抗菌,抗病毒,扩张血管,增强体表血液循环,祛痰,镇咳。
临床应用:本方为辛凉解表轻剂。适用于风温初起,风热表证。以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痛,口渴,脉浮数为据。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属风温初起者。
现代制剂:汤剂。
用量用法:水煎,一日一剂,饭后半饿时分3次温服。
本方歌诀:葱豉桔梗连翘薄,山栀淡竹生甘伙,风温初起头咽痛,热渴无汗咳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