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痹汤(方二)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防己15克,杏仁15克,滑石15克,连翘9克,山栀9克,薏苡仁15克,半夏9克(醋炒),晚蚕沙9克,赤小豆皮9克。
【用法用量】水1600毫升,煮取600毫升,分3次温服,日1剂。
【方歌速记歌诀】
宣痹汤方用防己,杏夏蚕沙赤豆皮;
山栀滑石翘薏苡,痛加姜黄海桐皮。
【功用】清热利湿,宣痹通络。
【主治】湿热痹证,症见骨节烦疼,活动不利,形寒发热,面目萎黄,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或灰滞。
【加减】痛剧加片姜黄6克,海桐皮9克。
【方论】本方所治证属湿热蕴于经络而成的湿热痹,治当清热利湿,宣痹通络。方中防己苦寒清热,祛风除湿止痛;杏仁宣肺气,以通调水道;连翘、栀子清热利湿;半夏燥湿化浊;晚蚕沙、薏苡仁化湿和中,通利关节,以除湿痹;赤小豆皮善走经络,配合滑石以清热利湿,引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宣痹通络之功。使经络之湿得去,气分之热得清,则诸症自愈。痛甚者加姜黄、海桐皮,以加强活血除痹,通络止痛之效。
【医论】痹症的成因,《内经》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并以所感的邪气偏盛分为3种:如风气盛的为风痹;寒气盛的为寒痹;湿气盛的为湿痹。理论上虽分为3种,但临床不好截然分明,故合称为风寒湿痹。本病虽亦名湿痹,但属湿热并重者,造成的原因是由于湿热蕴于经络、关节之间,以致经络失和,气血痹阻。因此,表现为高热寒战,关节烦痛不安,舌苔灰而粘滞,面目淡黄等症。这就是吴氏所谓的湿痹。由于湿热郁阻,正邪剧争,故高热寒战;高热而面色不红,反见淡黄,是因热蕴湿中,热蒸湿动,湿热上熏之故;湿热痹阻经络、关节,气血瘀滞,故致骨节肿痛。吴鞠通名本证为“湿痹”似有不妥,当为“湿热痹”。否则,与原文中的“湿聚热蒸,蕴于经络”所致痹证的病因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