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
【配方组成】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去麻仁,加牡蛎一两。
【用法】水八杯,煮取八分三杯,分三次服。
【作用与功效】滋阴敛阴安神。
【主治】下后,脉仍数,大便不溏者。
下焦温病,但大便溏者。
【方解与方论】本证温热伤阴,兼大便溏,故于救阴之中加敛阴止泻,用加减复脉汤滋阴,牡蛎敛阴止泻,吴鞠通云:“复阴之中,预防泄阴之弊。”
【验案精选】
1.腹痛(慢性结肠炎、浅表性胃炎)张某某,男,40岁,工人,1976年5月10日初诊。下利10天后,腹常隐隐作痛20天,经常解赤色黏液便、潮热、口干、盗汗、舌红无苔、舌中部裂纹、脉虚大无力。诊断:胃阴亏虚腹痛(慢性结肠炎、浅表性胃炎)。治则:滋养胃阴。方药:复脉汤加味,熟地30g,杭白芍30g,麦冬10g,阿胶15g,煅牡蛎30g,玉竹参15g,白头翁
10g,甘草6g,水煎服。连服6付痛减,共服20余剂,诸症消失。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谢天生.加减复脉汤临床运用一得.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4,(1):24-25]2.耳聋卢某,女,70岁,农妇,1990-4-7就诊。初患感冒高热,经治热退,但耳聋耳鸣半月余,耳内、脑内气塞感,伴头晕,口干,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证属热烁阴液,肾水不能上承,治以甘寒养阴,加减复脉汤化裁。麦冬15g,生地15g,白芍15g,阿胶10g,火麻仁10g,甘草10g,山药15g,女贞子20g,牡蛎15g。2剂耳聋耳证减,守方继服7剂诸症愈。[余策群.加减复脉汤治疗热病后耳聋耳鸣17例.黑龙江中医药,1991,(1):12]。
【临证提要】本方滋阴敛涩并用,用于阴虚便溏。今用于阴虚便泄腹痛,以及阴虚耳窍失充之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