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芎归胶艾汤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案例配方

浏览: 发布时间:2019-11-15 18:02:47

芎归胶艾汤

【组成】川芎二两阿胶二两甘草二两艾叶三两当归三两

芍药四两干地黄六两

【用法】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

【作用功效】调补冲任,固经安胎。

【主治】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第二十4)。

【方解】方用阿胶、艾叶为君补血、温经止血,且能安胎;地黄、芍药、当归、川芎为臣养血和血;甘草调和诸药为佐;清酒温经且行药势为佐药。

【方论】假令妊娠而下血,腹中痛,此胞气阻滞之故也。胞气何以阻?以气虚寒也,气虚寒则血必不足而凝,凝则气愈阻而作痛。气阻血凝,则又内生虚热。血之凝者尚凝,而余血遂漏不止,甚则伤胎而动,动而竟坠。此胞中气血因虚而寒,因寒而阻,因阻而凝,因阻凝而热,因热而下血,因下血而伤胎坠孕,递及之道也。师主之以胶艾汤,用川芎行血中之凝;阿胶、甘草、当归、地黄、芍药无味全补胞血之虚;艾叶温子脏之血。寒证见者加干姜,热证见者干姜烧灰存性,温经散寒,开凝通阻,而血反止矣。干姜之加,乃注中所增,实不易之药,余治妇人经血,屡试屡效者也。故竟偕而添入方中,高明鉴焉。(清·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临床应用与医案】

1.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于某某,女,40岁,1993年11月29日初诊。素来月经量多,近月余淋漓不断,某医院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经色鲜红,质稀,头晕乏力,腰酸腿沉,口渴,口苦,便干。舌体肥大,舌边有

齿痕,苔白,脉沉按之无力。此证属气血两虚兼有虚热。经云: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今冲任不固,阴血不能内守,而成漏经。治当养血止血,益气养阴调经,方用胶艾汤加味。阿胶珠12g,艾叶炭10g,川芎10g,当归15g,白芍15g,生地20g,麦冬20g,太子参18g,炙甘草10g。服7剂而血量大减,仍口苦、腰酸,大便两日一行,于上方中加火麻仁12克。又服7剂,诸症皆安。

按综合本案脉证,月经不止、质稀、头晕、乏力、舌胖、脉沉无力,究为气血两虚,冲任不固,故用胶艾汤调补冲任,固经止血。又见经色鲜红、口渴,此出血日久,伤阴损津所致,故加麦冬以养阴生津也。[陈明,刘燕华,李方.刘渡舟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61-162]。

2.放置宫内节育器术后月经异常某患者,女,23岁,于2008年12月15日(产后68天) 放置母体乐375IUD, 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的西药做预防性处理。放置后阴道开始有少量流血,腹痛不明显,于第5天流血突然增多, 并伴有血块, 且下腹痛甚, 急来我站就诊。经B超检查显示, IUD位置居中,遂拟温经止痛,祛瘀止血之法治疗,给予加味胶艾汤。方药:阿胶(烊化)。

12g,艾叶(炒炭)。

6g,当归18g,生地黄12g,赤芍药12g,三七粉(冲)。

3g,茜草(炒炭)。

12g,蒲黄12g,五灵脂12g,马齿苋20g,侧柏叶(炒炭)。

12g,地榆(炒炭)。

12g,炙甘草4.5g。1剂/天,水煎分2次服,连服3日,阴道流血明显减少,腹痛减轻,原方加红藤12g、黄芪18g。1剂/天,水煎分2次服,连服3日,阴道流血完全停止,腹不痛。1个月后随访,月经正常, 无其他不适。[李廷国.加味胶艾汤治疗放置IUD所致的月经异常68例.甘肃中医,2010,23(5):29]。

3.先兆流产(胎动不安)杨某,女,28岁,干部,1998年6月22日初诊。主诉停经3个月,末次月经3月20日来潮,昨日劳动后引起腰脊酸痛,少腹疼痛,且有下坠感。阴道大量出血,即到妇产科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初诊为先兆流产,医嘱卧床休息,同时肌内注射黄体酮等药,2天后血仍未止,求余用中药治疗。症见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四肢困倦,胃纳呆滞,胎动不安,少腹坠痛连及腰部,似有临盆预兆,阴道内有较多褐色血液,宫颈着色,宫底在耻骨上三横指,并稍有压痛,脉象微弱,舌苔薄白。此因劳累过度,耗伤气血,冲任虚亏,中医诊断为胎动不安(气血虚型),西医诊断为先兆流产。治以养血安胎摄血为主。方用胶艾汤加味。方药:黄芪15g,党参12g,当归身6g,生地黄10g,白芍10g,阿胶(烊化)。

10g,川芎2g,砂仁3g,续断15g,桑寄生12g,广艾叶炭6g,血余炭12g,苎麻根6g。共服3剂。二诊:前药服后,腹痛基本消失,阴道出血明显减少。上方去川芎加菟丝子12g,继进3剂。药后所有症状消失,病愈。随访已生育一男孩,母子俱安。[刘华晓,张艳玲,杨克梅.胶艾汤的临床运用.河南中医,2004,24(3):16]。

4.习惯性流产(滑胎)李某,女,32岁。1999-04-03就诊。自诉婚后9年,第3胎妊娠3个月,偶因闪挫致腹痛、腰痛、小腹下坠,阴道出血,血量少而色黯,无块。以往每妊娠3个月即流产,已流产2胎。察其面色萎黄,精神忧郁、恐惧,脉浮缓。妇科检查:子宫大如鹅卵,宫口未开。西医诊断: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中医诊断:滑胎,妊娠下血。辨证为冲任脉虚,正气不固。予胶艾汤加味。处方:阿胶(烊化)。

10g,艾叶10g,当归10g,川芎5g,白芍药10g,熟地黄15g,甘草5g,白术10g,桑寄生15g,杜仲10g,黄芪10g,党参10g,升麻5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服。服药4剂,阴道出血等症状消失。继用当归散加味养胎:当归、白芍药、川芎、白术、黄芩、川续断、桑寄生、菟丝子各60g,杵为散,分为30等份,每周服2~3份,至妊娠5个月后停药。治疗期间不用其他保胎药,嘱禁忌房事,适当休息。至足月分娩,母子安全。

5.不完全流产(胎堕不全)黄某,33岁。2008年2月28日初诊。患者1年前有2次堕胎史。今停经2月,10天前出现阴道少量出血,色暗,次日出血量增多,伴少腹坠痛,有胎块排出,但阴道出血淋沥不净10余日而来就诊。尿HCG阳性, B超示宫腔内可见少量妊娠残留物。舌淡红, 脉沉细无力。诊为胎堕不全。治宜活血逐瘀,养血止血。胶艾汤合生化汤加减:阿胶、当归、桃仁、甘草各8g。白芍、艾叶各9g,炮姜6g,蒲黄、益母草各10g。3剂后出血止,腹痛消失,但感腰酸、头晕。上方去桃仁、蒲黄,加杜仲、桑寄生各10g。续服7剂后,诸症消失。两周后B超复查,宫内未见异常回声。[苑淑肖.胶艾汤妇科应用验案举隅.浙江中医杂志,2010,45(8):615]6.子宫复旧不全(产后恶露不绝)刘某,28岁。2008年10月8日初诊。患者产后20天,分娩时出血较多,至今恶露淋沥不绝,自汗出,夜寐不安,胃纳欠佳,面色皖白,气短懒言。苔薄白,脉虚细。诊为产后恶露不绝。治宜补气摄血固冲。胶艾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阿胶、当归、蒲黄、白芍、白术各10g,艾叶、甘草各6g,黄芪、升麻各12g,益母草15g。4剂后恶露即止,仍自汗出,夜寐梦多,上方去当归、白芍、白术、蒲黄、益母草,加麦冬、乌贼骨各12g,五味子6g,又进数剂,诸症均解。[苑淑肖.胶艾汤妇科应用验案举隅.浙江中医杂志,2010,45(8):615]。

5

7.痛经裘笑梅医案:俞某某,37岁,1965年4月初诊。经后少腹绵绵作痛,巳逾6年。按之痛减,量少,色淡红,面色苍白,精神倦怠,眩晕心悸,自诉由流产大出血而起,脉细无力,舌质口唇均淡红,苔薄白。证属脾虚失运,气血不足,治宜健脾胃,补气血,养冲任。

方用:党参、阿胶各12g,炙黄芪30g,当归20g,熟地15g,白芍9g,川

芎、艾叶各3g,陈皮4g。

二诊,服14剂,痛经已除,纳谷已馨,经量尚少,经色稍红,腰酸乏力,头晕心悸,目眩,脉舌如前。

处方:前方除艾叶,加丹参30g。服14剂后,获全功而妊娠。

按痛经发于流产之后,乃因失血过多,气血两虚,冲任失养所致,正合胶艾汤证病机,以之加减,其痛即瘥。[陈明主编.金匮名医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527-528]。

8.产后关节痛共计12例,年龄25~30岁,病程20天~3个月。其中5例剖宫产,2例羊水早破,2例会阴裂伤,3例产后发热。上述病人产后皆静脉输液抗菌治疗7天左右,出院后出现手臂冷痛、胀麻感觉,常伴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或腹痛或恶露未净,舌质淡或边红有紫气,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细弦。胶艾汤加味:当归10g,白芍10g,熟地20g,川芎15g,阿胶10g,艾叶10g,炙甘草5g,黄芪30g,桂枝10g,生姜10g,大枣12g。每日1剂,水煎2次,饭后服用,忌风寒、冷水洗涤,忌食生冷。服药后3例于1周内治愈,5例服药巧剂治愈,4例服药1个月后治愈,配合理疗效果更好。[吴述珍.胶艾汤加味治疗产后臂痛12例.吉林中医药,2001,(6):36]。

9.支气管扩张(咳血)刘某,女,47岁,农民,1986年11月23日初诊。咯血已10年,每因劳累或情绪过激而诱发,西医诊为“支气管扩张”,经治疗后可缓解,每年均发作8~10次。此次因建房与邻居吵架而诱发,咯血不止,初为痰中带血,继则血多于痰,混有小血块,每天发作5~6次,经某医院用多种抗菌止血的西药与中药龙胆泻肝汤、十灰散治疗10日,效果欠佳,而邀余诊治。症见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稍有咳嗽,胸胁胀满疼痛,烦嗓,善太息,口干微苦,舌质淡有瘀斑点、苔薄,脉弦细数。血常规:血红蛋白8g%;血红细胞21x1012/L,白细胞8.9x10'/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2。病属血证之咯血,为久病血虚,加肝郁气结,木火刑金所致。治宜补血止血,兼疏肝解郁,方用胶艾汤加味:阿胶(烊化)、当归、柴胡各10g,熟地20g,白芍25g,艾叶炭、川芎、甘草各6g,三七粉9g,香附12g。服药1剂而血止,2剂诸症若失,后以逍遥丸合当归片调理善后,随访至今无复发。[李存敬,董景勇.胶艾汤临证新用举隅.新中医,1990,(9):45]。

10.紫癜(肌衄)钱伯文医案:陈姓,女性,42岁,已婚,安徽籍,医务工作者,于1956年7月2日入院。病史:10天前突然发现两大腿内侧有多数紫红色小点,其后渐次密增,并向腹部及上肢蔓延,未有发热现象或其他不适, 但紫斑不见减退。患者近来常有头痛, 因测得血压178/120mmHg,故已在休息中,而最近没有药物接触史,过去也无特殊病史,在数年前第3次生产后,因月经异常增加且经期缩短,故已施行过子宫裁除手术。

入院检查:…腹部及两大胆内侧有多量之细小青紫色斑点,上肢及胸部稀少,小腿及面部不显,斑点不隆起,直径一般约0.1cm,压之不痛亦不褪色。血压148/90mmHg, 束臀试验强阳性。....血小板计数138×10'/L,出血时间3分30秒,凝血时间10分30秒,凝血酶原时间6分。

入院后除充分休息外,每天内服破艾四物汤加减法复方:

当归9g,白芍9g,川芎3g,生地24g,阿胶12g,艾叶9g,丹皮9g,玄参9g,仙鹤草24g,麦冬9g。

因有高血压症,故去艾叶而加黄芩、磁石,日服2煎,共计连续28剂。用药第6天后,血小板计数即见上升,皮下溢血斑亦从两大腿内侧开始色泽减退而逐渐消退,但束臂试验仍为阳性。直至第20剂,束臂试验转为阴性,其后至出院一直保持阴性。共住院28天,出院时紫癜全部消失,血小板计数为290×10'/L,出血及凝血时间均为正常。

按患者为阴虚阳亢之体,故用本方去苦温之艾叶,加入丹皮、玄参、仙鹤草、麦冬,以增凉血止血、滋阴养血之功。[陈明主编.金匮名医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527-528]。

11.鼻衄李存敬医案:张某,男,25岁,工人,1988年9月30日初诊。思者左侧鼻孔出血已3年余,每次出血3~5日,用西药消炎止血或自服云南白药而缓解。今于5日前不明原因而鼻孔出血,再用前方治疗血不止。症见面色萎黄,眼睑稍淡,头晕乏力,夜寐多梦,鼻燥,口干微苦,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查:两鼻孔未见异物,血常规:血红蛋白10g%,血红细胞3.40x10”/L,白细胞9.2x10'/L,中性粒细胞0.64,淋巴细胞0.36,血小板计数12x10'/L。病属鼻衄,乃肺内积热,血热妄行所致。治宜清泄肺热,止血补血。方用胶艾汤加味:阿胶(烊化)、霜桑叶各10g,当归身12g,熟地20g,川芎3g,艾叶炭、甘草各6g,生地炭30g,白芍、黄芩各15g。日1剂,水煎服。外用棉花蘸青黛粉塞入鼻腔。

10月2日二诊:用上方1剂血止,2剂诸症减轻,继用上方加减2剂巩固疗效。1989年3月底追访,鼻未出血,化验血常规各项正常。

按鼻衄一证,往往认为是小疾,易被忽视,日久出现血虚诸症。此例患者,每次出血仅止血治其标,不及其本,出血竟达3年之久。而采用内外兼治,塞鼻以速止其血,防阴血丢失;内服以治其本,使肺热得清,阴血得补,多年鼻血得以速愈。[陈明主编.金匮名医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527-5287

12.肛裂李某,男,37岁,农民,1987年7月10日就诊。患者有大便反复下血病史4年,每次均服消炎止痛、止血西药而得以缓解。此次大便下血已3日,再用上药不效,而求诊于余。症见面色萎黄,眼睑淡红,头晕乏

力,劳累后心悸,夜寐多梦,口微苦,大便秘,有时如羊粪,排便时肛门阵发性灼痛或刀割样疼痛,数分钟即减轻,排便后剧烈疼痛持续数小时,十分痛苦,严重时咳嗽、喷嚏都可引起疼痛,大便时出血鲜红,量不多,轻时染红便纸,或附着于粪便表面,重时滴血,舌质稍红、苔薄黄,脉稍数。血常规,血红蛋白9.5g%,血红细胞3.1x1012/L,白细胞11×10'/L,中性粒细胞0.76, 淋巴细胞0.24。肛门视诊:见肛门前面有一约0.2cmx 0.9cm纵形裂口。病属便血(肛裂出血),由阴血亏虚,肠道热壅所致。治宜补血止血、兼清热通便之法。用胶艾汤加味:阿胶(烊化)、白芍、麦冬各15g,艾叶炭、甘草各8g,熟地20g,川芎3g,当归身12g,生地炭30g,玄参25g,大黄、黄连各10g,日1剂,水煎服。每晚用沸开水熏洗、红霉素软膏挤入肛门。7月12日二诊:大便转溏,大便时不出血,肛门疼痛减轻。仍予前方去大黄、黄连,加黄芪25g。7月15日三诊:诸症渐平,口不苦,肛门不痛,肛门视诊:肛门裂口愈合。以当归片调理善后。1985年2月追访,肛裂未发。[李存敬,董景勇.胶艾汤临证新用举隅.新中医,1990,(9):44]。

【临证提要】本方古时用于胞阻,即妊娠下血伴有腹痛,类似于西医学的先兆流产,所下之血色淡或黯淡,质清稀。常伴头晕目眩,神疲体倦,舌淡,脉细等。现临床多用治多种妇科出血性疾病,如:经间期出血、放置宫内节育器术后月经异常、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胎动不安、不完全流产、子宫复旧不全等。另外如产后关节痛、支气管扩张、过敏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肛裂等疾病,如有虚寒及气血不足之征象,或伴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均可使用。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芎归胶艾汤能治疗妇科病

中草药2021-03-24
芎归胶艾汤能治疗妇科病吗?女人使用的好处与功效

芎归胶艾汤原文用法用量

中草药2019-08-18
芎归胶艾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金匮要略芎归胶艾汤证方

中草药2019-08-09
金匮要略芎归胶艾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胡希恕芎归胶艾汤合桂枝

中草药2019-08-07
胡希恕芎归胶艾汤合桂枝茯苓丸医案

胡希恕芎归胶艾汤医案

中草药2019-08-07
胡希恕芎归胶艾汤医案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枕头功效与作用及制作方法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化不良医案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葚与什么搭配一起泡茶喝好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

中草药2019-08-30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外敷的作用功效与用量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