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为桑科植物桑树的叶子。
【别名】铁扇子、家桑、黄桑、冬桑叶、霜桑。
【泡水喝的作用与功效】桑叶含有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等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并有降血糖及短暂降压作用。
【主要成分】叶含芸香甙、桶皮素、异桷皮甙、桷皮素-3-三葡萄糖甙、菜油甾醇、3-谷甾醇、内消旋肌醇、溶血素等。
【性味归经】苦、甘,寒。人肺、肝经。
【功效主治】疏风清热,清肝明目,润肺消肿,生津止渴。治肺热咳嗽,风湿发热,头痛目赤,咽干口渴,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咽喉肿痛等。
【泡水用量】内服:泡茶,5~15克/次;或入丸、散。外用:水煎洗或捣敷。
【泡水配方】
·咳嗽有痰:嫩桑叶200克,蜜糖100克,同煎汁,代茶饮。功能清热润肺止咳。
·咽喉肿痛,牙痛:桑叶9~15克,煎服。功能解毒凉血。·红眼病,沙眼:桑叶15克,水煎服。功能清热消炎。
·眼结膜炎,夜盲,肝热头目疼痛:桑叶15克,猪肝100克切片,加清水适量煲汤,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猪肝。功能疏风清热,养肝明目。
·风眼下泪:取腊月不落桑叶30)克,煎汤,每日温洗。功能祛风清热。
·头痛,鼻塞不舒:冬桑叶(搓碎)15克,香白芷9克,以沸水冲泡,代茶饮。功能解表祛风。
·咯血,吐血:藕节9枚,桑叶、白茅根各15克,制成粗末,水煎,代茶饮。功能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吐血:冬桑叶50克,焙干碾细末,10克/次,用凉茶水送服。功能清热润燥,凉血止血。
·血热吐血:桑叶30克,水煎服。功能疏风清热,凉血止血。·盗汗:霜桑叶100克,碾细末。15克/次,用米汤送下。功能清热敛汗。
·牙痛,咽喉肿痛:桑叶10~15克,煎水服。功能清热消炎。
·呕吐腹泻,风湿疼痛,脚气浮肿:木瓜2片,桑叶7片,去核红枣3枚,共研细末。沸水冲泡,代茶饮,1剂/日。功能去湿舒筋。
·高血压:桑叶、桑枝、茺蔚子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睡前以热煎汤洗皮肤30~40分钟。功能滋燥降压。心肌病:桑叶10克,香椿叶15克,白糖20克,水煎服,2~3次/日。功能清热,利尿,消肿。
·新生儿黄疸:桑叶、竹叶各2克,水煎服,2次/日。功能利尿退黄。
·流行性腮腺炎:桑叶30克,水煎,趁热先熏,待凉后洗患处,1次/日。功能疏风散肿。
·癫痫:桑叶10克,五加皮10克,地龙15克,水煎服,2次/日。功能清肝明目,熄风止惊。
·大肠脱肛:黄皮桑树叶500克,煎汤洗之。功能祛风清热。头皮屑多:桑叶15克,加半杯水煎10分钟,以煮汁擦头皮,2~3小时后洗去。功能祛屑止痒。
·烫火伤:冬桑叶20克,烧存性研末,用菜油调敷。功能杀菌敛疮。
【注意事项】本品有降低血糖作用,故空腹时慎用。
【文献选录】《唐本草》:“水煎服浓汁,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本草纲目拾遗》:“主霍乱腹痛吐下,冬月用干者浓煮服之细锉,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风及宿血、”《日华子本草》:“利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并蒸后器;蛇虫蜈蚣咬,盐接敷上.”《本草求原》:“止吐血、金疮出血。”《山!东中药》:“治喉痛,牙龈肿痛,头面浮肿”《本草求真》:“清肺泻胃,凉血燥湿。”《丹溪心法》:“焙干为末,空心米饮调服,止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