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来源】经验方。
【药物组成】
牛黄羚羊角珍珠朱砂冰片郁金九节菖蒲黄芩栀子珍珠母知母甘草龙胆雄黄葛根水牛角浓缩粉黄【功能】清热解毒,通窍镇静。
【作用功效】用于高热不退,窍闭神昏,惊厥抽搐,咽喉肿痛等症。
剂型规格蜜丸,每丸重3.5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现代应用】用于高热不退,窍闭神昏,惊厥抽搐,咽喉肿痛属实火证者。
【基础研究】方中牛黄清心解毒,豁痰开窍;珍珠、珍珠层粉清心安神;水牛角浓缩粉清心安神、解毒;朱砂镇心安神;羚羊角清热解毒,平肝熄风;雄黄辟秽解毒;黄连、黄芩、栀子、知母、龙胆苦寒泻火,清热解毒;冰片、郁金芳香开窍,辟秽化浊;菖蒲化痰宜壅,开窍通闭;葛根生津止渴;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重在清热解毒,通窍镇静。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以下作用:
1.镇静作用小鼠分3组。第1、2组分别口服本品1.5克/公斤及0.75克/公斤,第3组对照。给药40分钟后皮下注射戊四氮90毫克/公斤。结果,第1、2组产生惊厥的潜伏期为361.8±56.8秒和294.5±40.12秒,第3组为220.7±23.0秒。结果,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
另设如上3组,剂量同上,40分钟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25毫克/公斤,睡眠以翻正反射消失为指标,观察药物加强睡眠作用。结果,2组均有90%只小鼠入睡,而对照组只有20%只入睡。高、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很显著(P<0.。
2.解热作用对致热大鼠体温的影响:分3组,第1、2组分别口服给药1.5克/公斤及0.75克/公斤,第3组对照。给药同时,各组大鼠均皮下注射1%-二硝基酚0.2毫克/100克。结果,给药后60、90、120分钟时,对致热大鼠体温升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
对正常大鼠体温的影响:分3组,除不给致热剂外,余均同上。结果,给药组对正常大鼠体温均无明显影响(P>0.。
3.抗炎作用
对蛋清性关节炎的影响:健康大鼠分4组,第1、2组分别口服给药1.5克/公斤及0.758克/公斤,第3组口服水杨酸钠250毫克/公斤,第4组对照。给药后40分钟注射新鲜鸡蛋清0.1毫升。结果,3个给药组都与对照组有很明显差异,呈抗炎作用。但给本品的高、低剂量组作用时间维持不长,给药2小时后关节肿胀与对照组基本上无差异,而水杨酸钠组在给药2小时后仍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对棉球肉芽肿的影响:健康大鼠分4组。第1、2组口服本品1.5克/公斤和0.75克/公斤,第3组肌注强的松15毫克/公斤,第4组对照。结果,本品高剂量组及强的松组同对照组均具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强的松组作用强于本品高剂量组。牛磺酸对大鼠急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实验采用结扎大鼠两侧颈总动脉及迷走神经的方法,造成大鼠急性不完全脑缺血模型,结果表明,牛磺酸对大鼠红细胞膜有明显的稳定作用,该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加强。牛磺酸可能通过此作用稳定脑神经细胞膜及大脑微细血管膜,降低其通透性,从而减轻脑水肿。
实验表明生知母的甲醇提取物对血小板聚集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实验表明:黄羊角、山羊角、绵羊角、鹅喉羚羊角与羚羊角具有镇痛作用。
黄羊角、山羊角、绵羊角、鹅喉羚羊角与羚羊角的镇痛及对平滑肌药理作用结果,五种角类都具有镇痛作用.
龙胆对迟发型变态反应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在抗原致敏前、攻击前及攻击后给药均明显地抑制苦基氯(PC)所致的接触皮炎(CD-TH),其实验剂量的作用强度与氢化泼尼松相当,但龙胆对二甲苯所致耳壳和蛋清所致足跖炎症反应均无明显影响。
4.急性毒性健康小鼠10只,口服本品10·克/公斤。给药后5~10分钟活动增加,躁动,继而共济失调;15分钟后活动逐渐减少,静卧,呈嗜睡状态,约3小时恢复正常。观察48小时,未见死亡。
另取健康小鼠10只,口服本品12.5克/公斤,48小时内仅有2只死亡。
实验表明,本品不仅能延长戊四氮引起惊厥的潜伏期,而且能加强戊巴比妥钠的睡眠作用,说明有镇静作用。
本品对致热大鼠体温升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正常大鼠体温并无影响。这与水杨酸类的作用相似。
本品对蛋清性关节炎和棉球肉芽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其抗炎作用是通过抑制早期炎性渗出和晚期结缔组织增生而实现的。
本品半数致死量大于10克/公斤,相当于小鼠治疗量的6.7~13.3倍。临床用药量约为2克/次,按体重计算,此剂量仅为前者的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