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来源】经验方。
【药物组成】
樟脑薄荷油或桉叶油大黄干姜桂皮辣椒小茴香
【功能】健胃,驱风,清凉。
【作用功效】由中暑引起的绞肠痧症,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及胃肠不适等。
【剂型规格】酊剂,每瓶装5、10毫升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小瓶.5~5毫升),温开水送下。小儿用量酌减。
【现代应用】治中暑所致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等症。为常用药,特别是夏季旅游常备的良药。有报道十滴水外搽治疗痱子收到了显著效果,治愈率达97%。方法是先用温水洗净患部,擦干水后,将十滴水轻轻反复涂擦患处,一天1~2次,1~2天内即可痊愈。尚有报道用十滴水治疗冻疮43例,治愈39例,好转2例,用法:用十滴水每天在皮损处涂搽3~4次,对已形成溃疡或继发感染者用其稀释液(相当于原液2%浸湿纱布敷,每天2次,每次20~30分钟;十滴水外涂治疗表带皮炎16例,平均治疗4天均治愈;另有治疗烫伤;治愈耕牛顽固性呕吐。
【基础研究】中暑,治宜清热祛暑,散风和中。方中大黄清化湿热;桂皮、小茴香、干姜、辣椒温中散寒、健胃;樟脑开窍醒脑;薄荷油疏风清热。诸药配合而治中暑。大黄取其苦味健胃、抗菌等作用,干姜促进血液循环,服后胃肠有温暖感,即所谓“温中散寒”,健胃止呕。桂皮扩张血管,而使血液循环旺盛,并有一定发汗作用,有助于增强其他药效力,有“疏通血脉”、“宣导百药”之功。小茴香主要作用健胃,对胃肠起温和刺激作用,能减少胃肠气胀。此外并有一定镇静作用,对胃肠痉挛痛有一定缓解作用1。
桉油对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影响,用电生理实验方法观察了桉油对神经冲动的阻滞作用,并于樟脑和普鲁卡因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20%桉油能够可逆地阻断蟾蜍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除去药液又可恢复。药液浓度高,阻断快,恢复慢;浓度低,阻断慢,恢复快。可见20%桉油具有局部麻醉作用,这种阻断作用弱于普鲁卡因,强于樟脑和10%的桉油。
本品又名救急十滴水。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载十滴水是由大黄、鲜姜、丁香、辣椒、樟脑、薄荷冰组成的;上海制药工业同业公会:《制剂规范》载十滴水是由蟾酥、樟脑、薄荷油、丁香、豆蔻、桂皮、良姜、八角茴香组成的。
有报道1例24天女婴,外用十滴水1天,约8毫升,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