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来源】经验方。
【药物组成】
香附(醋制)元胡索(醋制)丁香香排草沉香高良姜降香檀香木香蒲黄乳香(醋制)零陵香乌药五灵脂(醋制)香橼砂仁厚朴(姜制炙)熟大黄。
【功能】疏气解郁,散寒止痛。
【作用功效】用于气滞胃寒所致胃痛、腹痛、脘胀、胁痛等病。
【剂型规格】蜜丸,每丸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本品含大量香窜之药,性燥易耗气伤阴,不可过服;孕妇慎服。
【现代应用】主要用于气滞胃寒为病因的胃、腹、脘、胁诸痛。运用指征为脘腹胀痛、刺痛、隐痛,遇寒则剧,得温痛减,口不渴,小便清利,大便溏薄,舌苔薄白或腻,脉弦紧或沉紧。临床用于:
胃痛症见胃脘部胀痛、刺痛、隐痛,喜暖喜按,遇冷痛剧,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紧或沉细。西医学之急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症状,属气滞胃寒者可用。
腹痛症见绕脐绞痛,或少腹胀满隐痛,喜按喜暖,遇寒痛剧,大便溏薄,小便清长,手足欠温,舌淡苔薄腻,脉沉细。西医学之肠绞痛及克隆病,证属寒凝气滞者。
胁痛表现为两胁经常性胀满隐痛,同情志相关,长叹则舒,昼轻夜重,大便时溏时干,解不定时。西医诊断之肋间神经痛、慢性肝炎之肝区痛,见上述表现者,可辨证使用。
基础研究寒为阴邪,其性收引,感受寒邪,气机阻滞,脘腹疼痛多属此原因。治宜舒气解郁、散寒止痛。方中檀香、木香、丁香、沉香、降香、乳香、香附、香橼、零陵香、香排草、砂仁、厚朴、乌药、高良姜均为行气温中、散寒止痛之药,兼有醒脾开胃之效;蒲黄、五灵脂、元胡索活血化瘀止痛;熟大黄疏通腑气、消积导滞。诸药合用,有舒气解郁、散寒止痛之功效,适用于治疗由气滞胃寒引起的胃脘疼痛者。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95年版收载的十香止痛丸处方组成中除一味大黄外其它同本品,药典为熟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