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葛根双黄汤
【组成】葛根15g,甘草6g,黄芩9g,黄连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效】解表清里。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症见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或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方解】本方原治邪在太阳,误用攻下,以致表邪内陷阳明而致“协热下利”。此时表邪未解,里热已炽,表里俱热,治当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胃肠之热。方中重用葛根为君药,外解肌表之邪,内清阳明之热,又升发脾胃清阳而止泻,使表解里和。臣药以黄芩、黄连苦寒清热,坚阴止利。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四药合用,外疏内清,表里同治,使表解里和,身热下利自愈。
【加减】本方为解表清里之剂,常用于治疗泄泻、痢疾及阳明温病的痧疹,无论有无表证均可使用。以身热下利、苔黄脉数为证治要点。
腹痛者,加炒白芍以缓急止痛;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以行气而除后重;兼呕吐者,加半夏、竹茹以降逆止呕;挟食滞者,加焦山楂、焦神曲以消食。
【医案】刘某,男,35岁,农民,1983年1月15日初诊。
自诉腹泻、解黏液血便半年,曾先后用小檗碱、呋喃唑酮(痢特灵)等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全身情况尚好,舌红、苔薄黄,脉滑、稍数。直肠镜检见直肠下端有粉红色黏液分泌物,肠壁黏膜充血,并有散在点状溃疡,溃面附有少许黄白脓苔。经上方治疗3天后,腹泻、下坠、黏液血便逐渐减轻,大便次数减少;10天后,上述症状消失,大便形态正常。直肠镜检见肠黏膜色泽正常,大便常规未见阿米巴原虫。继续服药5天,以巩固疗效。
【按语】葛根芩连汤与白头翁汤、芍药汤均可治热利。但葛根芩连汤所治属热利兼太阳表证,见有身热口渴,喘而汗出,下利臭秽,舌红苔黄等表里俱热之象,有表里双解之功,尤以清里热为主。白头翁汤用治热毒深陷血分之热利,证候特点为泻下脓血,赤多白少,身热,苔黄,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芍药汤主治湿热利,表现为便脓血赤白相兼,且腹痛里急后重较甚,有清热燥湿、调和气血之功。
【方源】《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