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黄柏、硝石各四两,栀子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内硝更煮,取一升顿服。方解:大黄、硝石攻实下热,黄柏、栀子解烦驱黄,故此治黄疸腹胀满、烦热汗出而大便难者。

22.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除热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解析:黄疸病,小便色不变,里无热也;欲自利,湿盛也,虽腹满而喘,不过水气逆迫所致,慎勿以里实而攻其热,若误除其热,则胃中冷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按:本条所述的腹满而喘,为水气逆迫心下所致,与承气汤证的腹满而喘者甚相似,故特警告后人不可骤然除热,令人注意鉴别,不要以硝黄配剂而误下之,此述湿饮内盛的黄疸证,当于寒湿中求之,小半夏汤主此误治后的哕证而设,非治黄疸也。
23.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
解析:腹痛而呕,为小柴胡汤证,故黄疸腹痛而呕者,宜小柴胡汤。
按:黄疸多有柴胡证,实践证明,单用柴胡汤的机会不多,而以大柴胡汤合用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中的一方或二方的机会最多,用小柴胡汤与茵陈五苓散合方的机会次之。
24.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解析:中气虚,则小便失禁而自利,即所谓上虚不能制下也,当与虚劳小建中。
按:黄疸见本方证者,男女均可用之,不仅限于男子黄。
关于虚劳小建中汤,一些注家如高士宗、尤在泾、《金鉴》等,是指虚劳篇中的小建中汤。而从黄耆有驱黄作用来分析,应当是黄耆建中汤为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