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伤寒论麻黄升麻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浏览: 发布时间:2019-08-01 11:26:48

麻黄(去节)二两半,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萎z(一作菖蒲)十八铢,芍药六铢,天门冬(去心)六铢,桂枝六铢,茯苓十六铢,甘草(炙)六铢,石膏(碎,绵裹)六铢,白术六铢,干姜六铢。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渣,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方解:方中升麻主解百毒,辟温疾、瘴邪,为治咽喉痛的要药。本方即用麻黄、升麻、桂枝发汗以解表,又用干姜、白术、茯苓、甘草温中利水以止泻;既以黄芩、知母、石膏除热去烦,又以白芍、当归、天冬益血滋津,故此为表里不解,邪郁半表半里,而呈寒热虚实交错的治剂。

以上326~357条共28条,反复论述厥逆为病的进退、生死变化和其有关的具体证治。其中阴阳寒热虚实均有,每条均无厥阴病冠首字样,《伤寒论》各篇惟此独异,其为泛论类证甚明。注家固执循经发病的沉见,强行附会,反把厥阴病说的莫名其妙。厥之为状,即手足厥冷,致厥的原因虽多,但其所以为厥,均由于阴阳气(动静脉)不相顺接于手足。若脏气虚衰,尤其胃气虚衰,因致血液不充于四末则厥,若亡津液、亡血液、或大汗出、或大下利、或由于热耗、由于病阻,亦均足以致厥。中医讲求辨证,厥以阳明的病征出现者,则属阳明之厥;厥以太阴病征出现者,则属太阴之厥;厥以少阳病征出现者,则属少阳之厥;厥以厥阴病征出现者,则属厥阴之厥。故厥无定性,因证而异,不要以为厥阴病必厥、或厥均属厥阴病。

若厥热往复,当然属厥阴病的证候,此与少阳病的往来寒热,都是正邪分争的象征,乌梅丸和当归四逆汤条,亦均属有关厥阴病的证治,它如死证诸条,如343条、347条亦均属厥阴病证,不可不知。

358.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解析:伤寒四五日,若腹中痛,而觉有气转动下趋于小腹者,此为欲自下利的先兆。腹中痛,为里有寒,若转气下趋少腹者,寒气下行,将产生下利。

按:伤寒四五日,腹中痛,欲自利,暗示为少阴病转属太阴,以少阴病二三日后,以并发太阴病为常,腹中痛、转气下趋少腹,即其征兆。

359.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

解析:伤寒本自寒下者,谓其人下焦本自寒下,而今又患伤寒也。伤寒在表不可吐下,其人本自寒下,尤其不可吐下,医者无知而复吐下之。寒格,指上热下寒的证候而言,即是说其人下本有寒,今患伤寒,上又有热,若更逆之以吐下,则下愈寒,而上愈热,因致食入口即吐,宜以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

按:自358条以后均论下利证治,本条亦应有下利一证。通过实践证明,则本方治胸中烦热吐逆不受食而下利者,确有验,故本自寒下句,应有下寒且利的意思。

这里要特别注意,用六经提纲辨认本条,本方证当符合厥阴病。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枕头功效与作用及制作方法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化不良医案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葚与什么搭配一起泡茶喝好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

中草药2019-08-30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外敷的作用功效与用量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