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炙黄芪40g,山药30g,太子参30g,麦冬20g,肉苁蓉20g,生何首乌20g,杏仁10g,丹参3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功效】益气养阴,润肠通便,活血通络。主治糖尿病性便秘。
【方解】本病属中医学“消渴”“便秘”等范畴,多由禀赋不足,阴虚燥热所致。久病则气阴两虚,津亏肠燥,或瘀血阻络。病变脏腑以肺、脾、肾为主。肺主气,主通调水道;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足,津液不布,则肠枯而便秘。故本方以炙黄芪、山药、太子参、麦冬益肺气并养阴;肉苁蓉、生何首乌润肠通便;佐丹参活血通络,疏通水道;配杏仁有“提壶揭盖”之意。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润肠通便之功。在临床中还观察到,大黄只能解一时之急,若非标急而非用不可则不用,用之亦当中病即止,若久用会加重便秘,并且形成依赖性。
【加减】若舌苔厚腻者,加陈皮、枳壳、砂仁;阴虚有热者,加生地黄、知母、玄参;血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益母草;腹胀难忍,便秘时间长,体质尚强者,加生大黄3~9g(后下,中病即止)。
【医案】杨某,男,59岁。患2型糖尿病22年余,口服降糖药物维持治疗。
3年前患脑梗死,留有后遗症。便秘反复发作3年余,加重半年,曾用西沙必利、番泻叶等治疗,虽效果一时尚可,但停药即反复。刻诊见神志不清,言语不畅,左侧肢体活动障碍,消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细弦。查空腹血糖9.6毫摩尔/升。中医证属气阴两虚夹瘀。治宜补肺润肠,佐以活血通络。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7剂,大便1~2日1次,质软,无腹胀不适。守方再进7剂,大便1日1次。为巩固疗效,原方加减再进10剂,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方源】贾满仓.补肺润肠法治疗糖尿病性便秘90例.河南中医,2004,2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