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黄柏16克,熟地黄16克,当归12克,山药12克,枸杞子12克,知母8克,山茱萸8克,白芍8克,生地黄10克,肉苁蓉6克,玄参6克,桑寄生15克,杜仲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上下午各服1次。并同时服用非洛地平片5毫克,每天上午服用1次。1周为1个疗程,观察4个疗程。
【功效】育阴潜阳,滋养肝肾。
【方解】出自《景岳全书》之大补地黄汤,原用来治疗精血枯燥症,乃依具有降压作用的六味地黄汤加减化载而成,而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大多正气已虚,肾精不足,肝肾阴虚是其主要矛盾,而主要由黄柏、熟地黄、当归、山药、枸杞子、知母、山茱萸、白芍、生地黄、肉苁蓉、玄参、桑寄生、杜仲等药物组成的加味大补地黄汤正是由六味地黄丸(汤)加减化裁而成。六味地黄汤为补肾阴之方,加味后即成为具有育阴潜阳、滋养肝肾之方,多数药物经药理试验证实有降压作用。实践证明,运用上方治疗高血压病在降低血压、改善症状方面疗效满意。
【加减】头重脚轻者加葛根30克。
【医案】某女,65岁,2003年11月初诊。患高血压病10年,近1年来感头晕耳鸣,心烦易怒,口干苦,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血压180/120毫米汞柱,经服药治疗血压降而不稳,前来我科就医。头胀痛,眩晕耳鸣,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加重,失眠多梦,手足心发热,口干苦,舌红少苔,脉细数。血压195/120毫米汞柱,心率92/分钟,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西医诊断为高血压Ⅲ级高危组。辨证系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扰清窍,以育阴潜阳息风法治疗。用基本方加味:黄柏16克,熟地黄16克,当归12克,山药12克,枸杞子12克,知母8克,山茱萸8克,白芍8克,生地黄10克,肉苁蓉6克,玄参6克,桑寄生15克,杜仲15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服用。并同时服用非洛地平片5毫克,每天上午服用1次。1周为1个疗程,连服1个疗程,血压降至127.5/83毫米汞柱,临床症状消失,继续治疗4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按语】高血压病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病史冗长。中医认为其常由脏腑阴阳平衡失调所致,其病变以本虚标实为多。本虚指阴阳气血不足,由于“年过半百,阴气自衰”,以肝肾阴虚多见。随病情发展,阴损及阳最终导致阴阳两虚。标实包括风、火、痰、瘀等,常兼夹为患,特别是“初病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瘀血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临床常见证候有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痰浊中阻、血脉瘀阻、阴阳两虚等。对高血压病应根据患者症状、舌脉变化,从整体观念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切忌单凭症状用药。
【方源】王勉,等.加味大补地黄汤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103例临床分析.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8):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