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珍珠母12克,天麻12克,钩藤15克,菊花10克,桑椹12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①煎剂:每日煎服1剂,珍珠母敲碎先煮1小时,再入其他药,煎沸后用小火煮1小时,每剂煎2次,分早、晚服完。②片剂:珍珠母先熬;余药熬成浸膏,做糖衣片,20日为1个疗程。服药过程中停服其他药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功效】育阴潜阳,平肝息风。主治高血压病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证,表现为眩晕,耳鸣,心烦,心悸,易怒,面红,肢体麻木,脉弦细数,舌红者。
【方解】高血压病属“眩晕、肝风”范围。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刚主动主升。《临证指南医案·眩晕》记载:“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为六阳之首,耳目、¥鼻皆系清空之窍,所患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风阳上冒耳。”《类证治裁》也记载,眩晕“可由高年肾液已衰,水不涵木,或由病后精神未复,阴不及阳,以致目昏耳鸣,震脓不定。”故其治法,宜缓肝之急以息风,滋肾之液以驱热,补肾滋肝,育阴潜阳。方中珍珠母平肝、养阴、潜阳为君;天麻、钩藤,平肝清肝息风为臣;菊花滋肾、清头目,主金水二脏,《本草正义》说其“摄纳下降,能平肝火,熄内风,摄纳虚阳而归于下”;桑椹滋肝肾,《本草经疏》也说其“为凉血补血滋阴之药”;合菊花为佐使,共收益肾滋肝、缓晕宁神之功效。
【加减】心烦面赤,加黄芩、山栀清肝火以息风;兼腑热便秘,加大黄、芒硝通腑以泻热;如肝阳偏亢阴虚甚者,加滋养肝肾之墨旱莲、女贞子、生地黄之属;失眠甚者,加首乌藤、茯苓、炒酸枣仁之属,以养心宁神。
【医案】田某,男,64岁,退休干部,2003年3月13日初诊。患者头晕乏力5天,头重脚轻,走路不稳,且易烦躁,眠差多梦,双目干涩,手足心热,因开旅馆过度操劳引起。舌黯红,苔薄黄,脉弦滑。血压165/105毫米汞柱。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治宜育阴潜阳,清上实下。药用上方,服6剂后,患者头晕乏力减轻,睡眠稍好转,但仍心烦,且偶感胸闷。上方加丹参30克,女贞子15克,续服12剂。患者头晕诸症消失,行走稳,舌黯红,苔薄黄,脉弦,血压150/90毫米汞柱,续服原方6剂,以资巩固。
【方源】张军.潜熄宁合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80例.河南中医,2006,26(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