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歌诀】干姜味辛,表解风寒,炮苦逐冷,虚寒尤堪。
【评注】干姜味辛,守而不走,长于温暖脾肺而散寒化饮,又能回阳。尤其对脾胃寒证,无论外寒内侵之实寒或阳气不足之虚寒证均适用。炮姜辛味减而带苦味,其辛燥之性较生品弱,温里之力不及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而持久,长于温中止痛、止泻、温经止血,多用治脾胃虚寒之腹痛、吐泻及虚寒性出血证。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味辛,性热。归心、肺、脾、胃经。功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本品长于温脾胃、健运脾阳,为温暖中焦之主药,常用治脾胃寒证之腹痛、呕吐、泄泻等;与附子同用,以助其回阳救逆之力,用治亡阳证,古时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入脾胃、肺经,既能温散肺中寒邪以利肺之宣降,使痰饮可化,又能温运脾胃以去湿浊,可绝生痰之源,故常用治寒饮咳喘,痰多清稀者。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干姜含挥发油约2%,主要成分是姜烯、水芹烯、莰烯、姜烯酮、姜辣素、姜酮、龙脑、姜醇、柠檬醛等。尚含树脂、淀粉以及多种氨基酸。
2.药理作用有镇静、镇痛、抗炎、止呕及短暂升高血压的作用;能明显延长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时间、增加大鼠胆汁分泌量;有显著灭螺和抗血吸虫作用。
【应用】
1.脾胃寒证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凡脾胃寒证之腹痛、呕吐、泄泻,无论外寒内侵之实寒证或阳虚生寒之虚寒证,均可用之。用治胃寒呕吐、脘腹冷痛,常配高良姜同用,如二姜丸;用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食少,常配人参、白术等同用,如理中丸。
2.亡阳证本品辛热,具有祛散里寒,回阳通脉之功。用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之亡阳厥逆、脉微欲绝,常配伍附子相须为用,以助附子回阳救逆之力,如四逆汤。
3.寒饮喘咳本品辛热,人肺经,可温肺散寒化饮。用治寒饮喘咳、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常与细辛、麻黄等同用,如小青龙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g。本品辛热燥烈,阴虚有热、血热妄行者及孕妇应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