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心理健康/心理常识/文章正文

社恐到底在害怕什么?社交恐惧症是怎么引起的

浏览: 发布时间:2020-11-13 08:45:33

社交恐惧是一种在社交场合表现出来的恐惧。这种恐惧非常常见,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会有这种情绪,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虽然社交恐惧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恐惧,但却很少被人们当作一种心理障碍认识,只是将它与“害羞”“羞怯”“内向”联系在一起。人的害羞不一定发展成恐慌,社交恐惧必然伴随着恐慌反应。羞怯不与羞耻感相连,只是一种羞涩、胆怯的情绪,但社交恐惧这种情绪含有羞耻的成分心理学家将人们社交恐惧时的表现分为4类。第一类是思维方面的表现,例如无法集中精力思考问题,担心自己会出丑,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说什么好;第二类是行为方面的表现,主要是逃避,例如不敢正视他人的眼睛,用头发将脸遮起来,在人多的时候玩手机等,言语表达不流畅也是一方面;第三类是人的身体反应方面的表现,主要包括脸红、发抖、出汗、身体僵硬、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第四类是人的情感方面的表现,人在面临社交恐惧的时候,经常出现忐忑、自卑、愤怒、抑郁等情绪。社交恐惧的这些表现不是独立发生的,有可能是一种表现开始,其他表现接踵而来,也有可能是各种表现同时发生。

根据社交恐惧出现的场所,可以将社交恐惧分为广泛社交恐惧和特殊社交恐惧。广泛社交恐惧是指那些无条件出现的恐惧心理,例如不敢去公共场所,不敢认识新的朋友,不敢和他人讨论问题,无论什么时候都感觉被人指指点点,不能接受与人聊天等。当生活中的每一个环境都成为必须要避免的社交情景时,躲在家里不出门就成为这些人的最好选择了。特殊社交恐惧特指在一定场合下出现的社交恐惧,比如当众发言的恐惧,推销商品的恐惧等。这种恐惧的高峰期在发言以前,一旦进入状态,恐惧感就会逐渐变弱,甚至消失。当发言结束后,人们会感到轻松。广泛社交恐惧的危害要比特殊社交恐惧的危害大得多。特殊社交恐惧只是出现在特定的场所,正常人在这些场所都可能感受到恐惧,但在使用了恰当的社交技巧时,这种恐惧的危害可以被控制。然而,广泛社交恐惧的范围比较广人们为了躲避恐惧,很容易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

判断一个人社交恐惧严重程度的标准是对某种社交情境的害怕程度。如果只是害怕当众讲话,这种社交恐惧的程度比较正常,但是如果害怕日常交际,那么社交恐惧的程度就比较严重了。社交恐惧症是社交恐惧达到极致时的表现,判断一个人对社交的恐惧是否已经严重到恐惧症的级别有3个条件:

(1)这种恐惧是不切实际的,在很多社交场合都会出现;

(2)极力避免引起恐惧的场合,如果不能避免,恐惧的情绪会非常强烈;

(3)生活已经被社交恐惧扰乱了,并且不知所措。

社交恐惧会对人的生活造成很多障碍。首先受到影响的是人的社会关系。如果闲聊、打招呼都是一件困难的事,那么很难建立起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如果在当众讲话时表现出明显的紧张、不安,那么自信心会受到影响,听众对他的印象也大打折扣。社交恐惧可能让人失去一些职业发展的机会。在企业中,领导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很难想象一个当众说话结巴的领导会拥有顺从他的下属。对于严重的社交恐惧者,日常生活都会受到影响,比如不敢出门,不敢去商店买东西,不敢接打电话等做法会让人脱离社会群体。有的人在社交局面打不开的时候,用酗酒的方式麻痹自己,似乎在酒精的作用下,就不害怕各种社交情境了。实际上受到了恐惧和酒精的双重伤害。社交恐惧还可能引发其他精神障碍或者精神疾病,有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同时也是抑郁症患者。因为有些社交恐惧症患者对自己进行封闭,长此以往就会因为缺乏人际交流而患上抑郁症。

错误的思维模式会让人不敢交际

社交恐惧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思维、感情、行为和身体4个方面。其中,思维和感情直接影响行为。有的人对社交恐惧采取回避的行为,是因为他们本身的一些想法都是错误的,按照错误的想法行事,回避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

社交恐惧的人经常走极端,所有的事物不是黑的就是白的,很难想象处于两者之间的灰色是什么样的。他们习惯于将事物归为两类,一类是好的,一类是不好的。但被归入好的一类比较少,归入不好的一类比较多。比如,有的人认为“我希望别人听到了我的发言后会称赞我”。他们对称赞的要求比较高,可能包括这样几个意思:

(1)没有人不称赞,凡是听了发言的人都认为他讲得“好”;

(2)讲话的内容必须十分精彩,没有一丝差错,他要做到的是每一句话都是精致的、完美的;

(3)如果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他人发言超过这次发言是最好的了。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几乎很难找到一个可以被人称赞的发言了。实际上,一个被人称赞的发言只要能够得到大部分人认同,在个别部分有出彩的地方就可以了然而对社恐惧的人却可能认为“如果没有被人称赞,那么这次发言就是失败的”。他的“失败”是彻底的失败,几乎可以将任何形容失败的词语用上。在社交中走上这两个极端都会让人感到非常疲惫。

段成功的发言或者一段失败的发言并没有那么多要求严格的标准,我们要容忍自己做得没有达到最出色的地步,也要相信自己没有达到不能容忍的地步,将自身置于中间状态才是最恰当的做法。

社交恐惧者对自己的直觉异常相信,而且已经达到了执拗的地步,认为自己的直觉要比事实证据更准。这种思维会加深对错误想法的确信程度。有的人总是认为自己说话的时候语速过快或者过慢,不管别人怎样告诉他“你说话的速度很正常”,他都不相信,习惯于自我诊断,练习调整说话的速度,结果是越练习越出错,本来很正常的语速,非让他矫枉过正了。再如,有的人对自己的衣着打扮缺乏信心,总是“发现”别人说他穿得像个乡巴佬。虽然事实上他穿得英俊潇洒,但却寻找到了自己穿着不得体的“证据”,这些证据来自于他自己不正确的判断和没有理性的坚信。

以偏概全是很多社交恐惧的人常有的思维。他们习惯于注重一个不起眼的错误,而忽略整体上的优点。这是因为过于关注细节造成的,将事物的整体忽略了。比如,说话的时候讲错了一个字,就盯着这一点小错误不放,将更为精彩的地方全部忽略。

100个听话人中只有一个人表现出不耐烦,就认为这100个人都对他有意见,都表现出不耐烦情绪来了。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对全局不能造成影响的小事儿上,就会忽略事物的主干。而且这件小事儿基本上是负面信息,对这一点不重要的负面信息过分在意,很容易打击人的自信心,让人感觉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

社交恐惧的人经常将自己排除在某个群体之外。这种想法可能是在对比中产生的。比如,一个家庭中有好几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表现得比他的兄弟姐妹们差一些,或者受父母的关注少一些,他就会将自己列入不属于这个家庭中的一类。他会总感觉这个家庭没有他才是正常的,不然为什么父母不喜欢他,进而得出“他们”的做法都是正确的,只有自己在犯错的结论。这种想法在成年人中也普遍存在,一个人在与人交流插不上话的时候,就认为自己不是这个圈子的,朋友们都不愿意搭理他。如果一个人有意识地认为自己被排除在某个群体之外,那么他在大脑中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和他们不是一类人,和他们在一起也没什么可说的,不管我说什么都插不进去话,即使插进去了,他们也觉得我说得不对。他们试图改变自己,使自己融入到一个集体中,但最终却发现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让自己和别人打成一片。此时,再看到其他人谈笑风生,立刻感到自己的存在感非常低,根本就不被人注意到。接下来就会感到慌乱,想办法避免和这一群人交往,免得自己说了他们不喜欢的话被人嫌弃。这种想法又印证了“我和他们不是一类人”的信念,感觉自己在这一群人中的境地非常尴尬、窘迫。在这样一个个的恶性循环中,让人越来越讨厌与人交往,与朋友们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社交恐惧者错误信念的共同特点是: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关注过多,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基本忽略。无论什么时候都会首先想到

“我是不是又出错了”。社交恐惧者错误的想法不仅仅是上面列举到这4种,还包括忽略优点思维、先入为主思维、夸大事实思维、假设并检验一个错误想法的思维等。有的时候,几个错误的想法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件事情上,这些想法之间相互证明,进而得出一个个更加错误的想法。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社交恐惧症的24个表现

心理常识2020-11-13
社交恐惧症的24个表现

儿童社交恐惧症的临床表

心理常识2020-11-13
儿童社交恐惧症的临床表现、症状与治疗方法

社交恐惧症测试题40题

心理常识2020-11-13
社交恐惧症测试题40题

社交恐惧症是怎么引起的

心理常识2020-10-20
社交恐惧症是怎么引起的,导致社交恐惧的原因

治疗社恐的方法,社交恐

心理常识2020-10-20
治疗社恐的方法,社交恐惧症自我疗法

如何自我安慰?安慰自己

心理常识2017-09-02
如何自我安慰?安慰自己的7大方法

女朋友说他前男友的很大

心理常识2020-10-10
女朋友说他前男友的很大,经常提起前任男友怎么办

男朋友说怕控制不住自己

心理常识2020-10-12
男朋友说怕控制不住自己,男友想和我上床怎么办

男友性功能太好舍不得分

心理常识2020-10-12
男友性功能太好舍不得分手?该分手就分手!

锻炼胆量的14种方法_如何

心理常识2020-11-13
锻炼胆量的14种方法_如何克服胆小怯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