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品质,是人生获得成功和幸福的重要保障,一个人取得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自信心的大小。一个人如果不期待成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因为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自信,缺乏自信就等于减弱了生命力。那么,人的自信来自哪里,我们又该怎样培养自信心呢?
人生下来的时候就带有自信的“种子”,蹒学步是迈出的第一步也就是自信
“种子”的萌发,只有认为自己可以在这个世界上行走,才能大胆地迈出第一步。从此之后,自信就开始接受生活中挫折和磨难的洗礼,人生就会在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的过程中前进,至于一个人今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培养。
培养自信首先要克服两大天敌,即自卑和恐惧,只要抛弃了这两大天敌,人生就能找到自信了。
一、克服自卑很多人之所以认为自己是不幸的,是因为他们自己看不起自己。当机遇到来的时候,自信的人会认为自己可以借此取得成功,所以会当仁不让,而自卑的人却总对自己充满疑惑,头脑中充满了“我能行吗”、“我恐怕不行”之类的疑虑,可想而知,伴随机遇而来的幸福、快乐、成功都只能属于自信的人。
要想克服自卑,一定不能和自卑的人待在一起,因为自卑的人经常说自己不行,说自己没有别人的命好,长时间受到他的影响,就会变得消极、自卑。如果换作和自信的人在一起,这样就会慢慢变得自信起来。比如,自信的人会认为成功是属于自己的,世界也是属于自己的,自卑的人就会觉得不服气,感觉自信的人纯粹是在吹牛,这样一来,就会有“凭什么属于你,我还说属于我呢”的心理,如此一来,就激发了斗志,于是想和自信的人较较劲儿,看看成功到底是属于谁的。
自卑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很多成功人士都曾经自卑过。比如,沈从文第一次到大学讲课的时候,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出来,最后在黑板上写下“你们人太多,我怕了…”后来,经过很多次的磨炼,他成了一位著名的教授。
命令自己去做一些自己认为无法做到而实际上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是克服自卑的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不断地尝试新的挑战和磨炼自己能使人建立自信,同时,还应该经常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小暗示,比如“我能行”、“小菜一碟”、“他那么笨都能做好,我一定更能做好”,这样的心理暗示对建立自信是十分重要的。
二、克服恐惧恐惧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绪,与喜、怒、哀、乐一样,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因为使人恐惧的几大因素都是必然的,比如失去、失败、死亡。
死亡是每个人不能幸免的,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长生不老,因为死亡而产生的恐惧应该如何避免呢?有些人靠宗教中的轮回、天堂等来安慰自己的心灵;有些人珍惜生命,让生活中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有些人已经把人的生死看得非常透彻,一切都顺其自然。
庄子的妻子死了,有人去悼念,看见庄子蹲在地上,边敲瓦盆边唱歌,于是非常不解,便说:“你妻子和你在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为你做饭洗衣、生儿育女,现在她先你一步死亡,你不哭也就算了,竟然在这里唱歌,实在是太过分了。”
庄子说:“我老婆刚死的时候,我伤心欲绝,但是我慢慢就想通了。人本来就是从虚无中而来,最后又要回到虚无中去,与四季变化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很自然、很平常的事情,如果我一直哭哭啼啼,就会显得很弱智,我打算让她安静地离开。”
等到庄子即将死亡的时候,他的弟子们围在一起商量着怎么隆重地安葬他,庄子说:“我死后要让天地做我的棺材,让日月星辰做我的装饰,让世间万物做我的陪葬品,这就足够了。”弟子们立马就明白了庄子的意思,于是说:“这不行,我们怕天上的老鹰会啄食先生的身体。”
庄子说:“在土上面会被老鹰吃,在土下面会被蚂蚁和虫子吃,这有什么区别呢?我情愿让老鹰吃,而不愿意让蚂蚁和虫子吃。”
庄子把人生的生死看得很透彻,既然死亡是自然的规律,就没有必要长久地悲伤,更没有必要恐惧,这是一种豁达的心态。要想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就必须要有这种豁达,要求“得者我幸,失者我命”的自然主义思想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乐观主义思想。
自信与恐惧互为消长,不自信的人容易恐惧;自信心强大了,也就不会再恐惧了。如果一个人想让自己变得有自信,可以去做一件自己从未尝试过的令自己恐惧的事情,并且一定要坚持到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为止。
自信心是恐惧的克星,如果一个人的自信心足够强大,不管是多么可怕的事情,都会对他毫无影响。
自卑和恐惧是一对李生姐妹,人在感到自卑的时候就会有恐惧感,在恐惧的时候也会有自卑感,总体来说,自卑和恐惧是人不能自信的罪魁祸首,只要我们把两者抛弃,就能找到自信,做事情的时候就不会畏首畏尾,就不会被自己打倒。一个人拥有了自信,就会感觉什么事情在自己面前都不再是难题,就会有情去迎接挑战。